自然河流、输水渠道、管网,正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华水网”。而“中华水网”的覆盖面、控制力、快捷度、安全性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再度复兴与古老中国的重新崛起。
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四年来,累计调入山东境内水量约20亿立方米,输水水质经环保部监测,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山东省受益人口超过4000万人,极大缓解了胶东半岛等地水资源短缺状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国家水资源‘空间均衡’的战略措施,可望彻底改变华北地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地下水的状况,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从而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的“四横三纵”的中华大地新的“水网”,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 据介绍,这三条线工程最终建成后,到2050年调水总量规模为448亿立万米,接近于在黄淮海平原和西北部地区增加一条黄河的水量,可基本改...
“水务行业升级发展经历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的过程。但目前,许多企业仍停留在数字化阶段,为了进一步实现智慧化目标,通过算法和人工智能实现数据分析、决策和优化的底层数据的准确度至关重要。”哈希大中华副总裁李玥在2024年(第二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发言。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2年8月29日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水资源规划 第三章... ...
按照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长江、黄河儿女可同饮一江水,这项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将构建一条“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的中华“水网”,祖国南方与北方真正“血脉”相连。 一条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的生命线 干渴笼罩下的北方,遍布着对水的期盼。从胶东半岛到河北,从天津到北京,城郭处处,沃野千里的北方大地...
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从而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的“四横三纵”的中华大地新的“水网”,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 据介绍,这三条线工程最终建成后,到2050年调水总量规模为448亿立万米,接近于在黄淮海平原和西北部地区增加一条黄河的水量,可基本改...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固体废物污 ... ...
织就人水和谐的“中华水网”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就选择了视察黄河。 在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的铜瓦厢决口改道处,毛泽东详细察看了新修的几座险工石坝,然后问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黄河涨上天怎么办呢?”王化云答:“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