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通过像画一样的东西,将他们的思想传达给现代人,这很奇妙。”安阳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表示,甲骨文的造字法隐藏着我们祖先的天人观、自然观、人文观,3000年来,汉字的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甲骨展品。人民网记者 刘宁摄 迄今殷墟已出土的甲骨文约16万...
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无一不是把中华文化作为民族振兴和独立解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作...
文字狱,八股文,宁古塔……这一把把悬在中国人头上的大刀压得文人们喘不过气来。中华文明也就此止步,转而开始变得畸形起来:流放,凌迟……各种让人无法想象的酷刑成了统治者最大的快乐。然而,当懦弱的文人们瞄向西方时,一艘艘大船正带着大炮,准备给中华文化致命一击。 最后的考验似乎真的来了。 从1840年起,历史...
中华文化议论文作文800字篇1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载体,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对珍贵古籍的保护、修复和活用,关乎中华...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文献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如今,历经一年多的精心策划,这些分散...
中华经典诗文,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又繁荣兴盛的发展之路,凝练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学传统与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古代经典诗文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明不断走向创新发展的未来。(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让古典诗词活在当下 彭 敏 “但愿...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题: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对话中华文促会主席王石 新华社记者梁相斌 周宁 孟菁 张漫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
目光向内,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星空中绚丽的星宿。思想方面,民贵君轻的民本理念、以和为贵的和合思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智慧启迪;科技方面,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物方面,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
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