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开宝本草》),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小地棕根(《草木便方》),地棕根(《分类草药性》),仙茅参(《中药志》),独脚丝茅(《江西中药》),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
中华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中华仙茅主治 治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用量:3-9g。 中华仙茅药用部位 来源于石蒜科仙茅属中华仙茅的根茎入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缩短而粗厚。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宽线状披针形,长达80cm,宽约4cm,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柄,具强烈折扇状的脉,...
⑤治鼻衄:仙茅、白茅根、踏地消各15克。煮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仙茅的特性与附子、肉桂不同。虽然仙茅虽温,但缺乏激发之气,擅长封闭精液,不致于引起火气,封闭精液则精液不易泄出,止溺则气不外流,无子者自然有子。他明确指出,仙茅并不能激发阳气,不能误用,否则会导致药效不佳。《本草求真》指出,中华仙茅在书中记载的功效是专门补火,...
中华仙茅药理作用丰富,主要涉及免疫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在对免疫功能的作用中,中华仙茅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一作用通过给药后对吞噬百分数与吞噬指数的测定得以证实。此外,仙茅在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方面虽无明显效果,但在抑制免疫功能的...
中华仙茅(拉丁学名:Curculigo sinensis S. C. Chen),石蒜科仙茅属植物。[1] 中华仙茅根状茎缩短而粗厚。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宽线状披针形,长约85厘米,宽约4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柄,具强烈折扇状的脉,革质,上面近无毛,背面被长柔毛,脉上尤甚。花果期4-5月。产云南东南部(金平)。生于草地上,海拔18...
生药(生仙茅):将原药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即得;酒炒药(酒炒仙茅):取净生仙茅片加黄酒(每100公斤仙茅,用黄酒15~20公斤)拌匀,置锅内炒至干燥为度。 【临床应用】 生药 1.腰脚冷痹:常与附子、狗脊、杜仲、独活等同用,能增强散寒除湿、蠲...
中华仙茅的分布范围 中华仙茅是石蒜科仙茅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野生于平原荒草地阳处,或混生在山坡茅草及芒箕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中华仙茅植物的栽培通常采用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两种方式。在种子繁殖中,9至10月,选择当年已开花的母株,将其四周的泥土刨开,从叶鞘中取出果实,搓出种子,洗净后与湿润的细沙混合,然后储存备用。春季3至4月,使用细土覆盖播种在苗床上,行距保持在30cm,播种深度约为1cm,每公顷使用种子量为30kg。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