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天子式微后,“中国”的权威就不止周室一家垄断了,各诸侯国开始自称都城为“中国”,这实际含义就是认为自己的国家能取代周天子政治核心的地位。如《孟子》记载了一次齐王的谈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此“中国”为齐国中部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齐王打算邀请孟子到国中作客卿。但是秦汉之后,中华大地不再...
习近平总书记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强调“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提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求“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中国、中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国,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于1949,此前是民国。中华,其同义词还有华夏、炎黄子孙、天下等。由于华夏文明以中央自居,因此,那些依附归化的少数民族,在一般语境下,也包含在中华(华夏)概念之下。 汉族、唐人,这两个词是以两个具体的朝代,代指华夏族人,因此,它们是异化的词。当...
其一,上古时期“中华”用来指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其二,“中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用法与“中国”类似,常常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就提到:“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这里的中国就指的是中原地区。结语:由此可见,古代对于“中国”和“中华”的地理名词使用,与今日之“中国”和“中华”所...
中华和中国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内涵、历史渊源和适用范围上。1. 概念的内涵:“中华”是一个涵盖地理、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综合概念。最初,“中华”指的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随后扩展至长城以北的“塞外”和西域,乃至整个中国的疆域以及居住在这里的各个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
作为古老的名词与概念,“中国”、“中华”等概念自出现之后,和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内容差距非常大,其内涵演变、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追溯古代文献,“中国”作为一个词语出现在周成王(武王姬发之子)时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上,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可见历史的悠久。考察其中的文本环境,其中说到:“唯武王既克大邑商...
从中原到中州,从“择中建都”到“宅兹中国”,从“中岳嵩山”到“天地之中”,“中”与河南、与中国、与中华密不可分,郑州独有的“天地之中”文化品牌在岁月的打磨下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辉。“‘天地之中’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先民在这里开启社会生活,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自己的生活区域;‘天地...
一、“中华、华夏、中国”三者排序 诸葛长青长时间研究国学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拜访过很多历史学家和民俗文化专家,综合研究认为,三者排序为……先有“中华”、后有“华夏”、再有“中国”。这三者是历史发展延续。二、具体讲解 1.“中华”来历。“中华”为什么叫中华?诸葛长青研究认为,“中华”源自中华人类始祖...
中华这个词,我们要彻底理解,就要从“字本位”分别去理解中、华两个字在汉语中的意思。 中: 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具有褒义的字,中是一种人文哲学,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体现。 中有不偏、中正、好的意思,比如在“中原”这个词里面,中就是好的意思。中国人提倡中庸之道: 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