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东蚁蛉幼虫,通常被称为蚁狮,因其显著的捕食方式和外形特征而广为人知。2. 它们属于脉翅目蛟蛉科,而成虫期则被称作蚁蛉。成虫体型粗壮,腹部背隆起,全身覆盖毛发,上颚长而强壮,内侧带有牙齿。它们的颜色为暗灰色或暗褐色,翅膀透明,翅脉形成网状图案。3. 蚁蛉幼虫主要在干燥的地表下生活,...
中华东蚁蛉,尽管外形酷似蜻蜓,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触角:蜻蜓的触角呈刚毛状,极其纤细;而蚁蛉的触角则更为独特,呈现出短棒状,末端稍有膨胀,形成显著的对比。另一个区分它们的特征在于休息姿态:当蜻蜓休息时,两对翅膀会平展于身体两侧,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中华东蚁蛉的幼虫捕食红火蚁对其进行防治。本发明还进一步确定了中华东蚁蛉幼虫不同龄期的最佳释放量和对红火蚁的最佳防控比。本发明的生物防治方法所采用的中华东蚁蛉是一种红火蚁的优势天敌昆虫,对于今后用中华东蚁蛉防治红火蚁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发明利用的天敌昆虫中华东蚁蛉易于...
中华东蚁蛉 【拉丁名】:Euroleon sinicus (Navas)【别名】:蚁狮、地牯牛、砂猴、缩缩、倒退虫(以上均为幼虫名)(《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为蚁蛉科动物中华东蚁蛉的新鲜或干燥幼虫。 【功效】:平肝熄风,祛瘀散结,截疟,健脾理气,拔毒消肿。 【主治】:治小儿惊风、癫痫、中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小儿消化...
中华东蚁蛉是脉翅目蚁蛉科节肢动物又名地牯牛。头部黄色多黑斑;额大部分为黑色;唇基中央有1大黑斑;下颚须短小,下唇须很长且末端膨大;触角黑色;头顶有6个大黑斑,中间两个被中沟略分开,后头也有黑斑;胸部黑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及中央各有1黄色纵纹,近端部还有1对小黄
中华东蚁蛉的幼虫,因其独特的捕食习性和外形,常被通俗地称为蚁狮。它们属于脉翅目下的蛟蛉科,成虫时期被称为"蚁蛉"。成虫体形粗壮,腹背隆起,身体布满毛发,上颚强壮且长弯,内侧有齿,呈现出暗灰色或暗褐色,翅膀透明,翅脉呈网状。头部虽小,但复眼发达且突出,口器为咀嚼式,触角短而棒状,尖端...
中华东蚁蛉像个小蜻蜓,但这很容易从下面二点把它和蜻蜓区分开来的:(1)蜻蜓的触角刚毛状,很细小;蚁蛉的触角为短棒状,顶端略为膨大。(2)蜻蜓休息时两对翅向身体两侧水平伸展;蚁蛉的翅则摺向后方,像尾脊样覆盖身体。此外,蜻蜓为白天活动,蚁蛉多为夜间活动。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均有不少蚁蛉...
中华东蚁蛉属于脉翅目 Neuroptera 蚁蛉科 Myrmeleontidae。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常短小。两对翅的形状、大小和脉相都很相似。翅脉密而多,呈网状,在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爪2个。。体长24-32毫米;前翅长25-34毫米,后翅长23-32毫米。是大型的脉翅目昆虫。体翅狭长,脉蜜如网,形状有点象蜻...
英文名:antlionfly归于脉翅目neuroptera蚁蛉科myrmeleontidae。状态特色:体长24~ 32毫米,前翅长25~34毫米,后翅长23—32毫米。头部黄色多白斑,额大全体为彩色,唇 输出地方有1真相大白斑,下颚须贫乏,下唇须很长且末端膨胀;触须彩色;头顶有6个真 相大白斑,两头两个被中沟略离开,后头也有白斑。胸部黑褐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