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治疗主要包括手法复位、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外固定与功能锻炼、中药熏洗与热敷等。根据不同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具体介绍如下: 1、手法复位:对于骨折、脱位等骨伤,中医常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通过专业的推拿、按摩等手法,使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为后续的愈合打下基础。 2、药物治...
中草药治疗是中医骨伤治疗的核心。中草药可以通过内服、外敷、熏蒸等多种方式,有效地促进淤血消散、接骨续筋、消肿止痛、疏通经络等作用。常用的中草药有当归、红花、乳香、没药、骨碎补、川芎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草药配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针灸也是中医骨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针灸可以...
中医骨伤科学(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的内容、掌握骨伤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遇到相关疾病时,可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发展历史 1981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在传承南少林骨伤著名医家林如高学术经验基础上,在全国首先创办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治疗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手法复位、中药外敷、针灸、拔罐等。这些方法旨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消肿散瘀,以及加速骨折愈合。手法复位是通过专业的手法调整骨折端的位置,使其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中药外敷则是利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的草药,直接作用于患处,以减轻症状。针灸和拔罐则通过刺激...
民国后,南方称伤骨科,北方称骨伤科。新中国成立后,直至近十几年才统称为骨伤科。 治法治则 中医骨伤四大治疗方法:复位、固定、药物、功能锻炼。 建国后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四原则。 手法:手法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 正骨八法:“摸、接、端、提、...
中医伤科古代称为“疡医”,又称“接骨”“正体”和“正骨”,现代称为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一门科学。筋脉肉皮骨对应人体的脏腑肝心脾肺肾,以筋骨论治是伤科的一大特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人类就在与大自然不断斗争,现代我们用的一些手法器械,都是从那个时期延续至今的,比如磁石...
中医骨伤手法技术由来已久,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用牵引等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了使用拔伸、捺正等手法纠正骨折移位,并运用手牵足蹬法整复髋关节后脱位。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后世医家对中医骨伤手法技...
中医骨伤科主治范围非常广,骨伤科的定义是研究和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学科, 包括骨折、筋脉损伤,以及部分与骨相关的慢性疾病等,都可以通过复位、固定、药物、功能锻炼等方式,达到治疗或缓解的目的。 中医骨科能够治疗各种风湿类疾病和免疫科疾病,如果患者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是颈椎病...
中医骨伤科和骨科的区别通常有理论基础不同、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等,如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1、理论基础不同: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理论基础。 2、诊断方法不同:中医骨伤科主要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进行诊断。骨科主要依靠X光、CT、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