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有这样一位中医界的传奇人物,顾植山。他不仅是无锡市中医医院的资深中医师,还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更担任着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的名誉院长。顾老以其深厚的中医功底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顾老继承了龙砂医学流派的三大特色:重视《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
《名老中医之路》、《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是中医名家的人物志,是中医精英的成才史,是中医传承发展的里程碑。 中医之路,尽管坎坷不平,荆棘丛生,也无法阻挡中医人坚定的步伐,风里来,雨里去,一步一步走过来,一步一步走下去,一路艰辛,一路高兴,我们是智慧之学的传承者,我们是灵验...
至于《黄帝内经》,早已丢之脑后,因为实在太深奥了。总结这个时期走的路是苦学。真可谓“焚膏油以继晷(确是在煤油灯下读书的),恒兀兀以穷年”。我不希望有志于学习中医的同志同样走我这条路,事实上也不会有人再这样走。但苦学这一点,可能还有一些借鉴的意义。写到这里,我得总结一下治学的经验:首先...
为了让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走出自己的“中医路”,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国之瑰宝,这位在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上辛勤劳作50多年的老人,仍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坚守在中医药传承的一线。7月20日,吕绍光荣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学医“多”“精”夯实半个世纪从医路 1964年,吕绍光考入福建中医学院。在老...
发展中医 路在何方 发展中医,路在何方?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白一个前提,当今中国医药卫生的格局,形象的说法就是一体两翼,一翼是土生土长的中医中药,一翼是引进西方的西医西药。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就是要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中西医走的是各自的路。其,中医理论也没有必要用所谓的科学来证明。最终还得看疗效。 中医目前的确遇到向前发展的瓶颈。但,也不是衰败不堪。当我们走进药店,有近一半的药品是中成药。老年人购买量最大的《血塞通》,《养心氏》,《大青叶》,《板蓝根》等。这些药品疗效都非常好。 目前,中医路在何方? 个人觉得...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中华中医药学会向全体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发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走奋进新征程中医路,做建功新时代中医人”倡议,...
所以,真正博大精深的,并不是中医本身,而是中医背后的那些东西。按照现在的基本共识,中医的源头教科书就是《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但是根据考证,《黄帝内经》实际上成书的年代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中医真正的源头远远早于春秋战国。按照《黄帝内经》的内容,这本书是黄帝和他的老师歧伯等人对话的...
近日,在重庆铭心堂中医馆内,老中医杜文孝在诊室里聚精会神为病人望闻问切。今年79岁的他,虽然已退休多年,依然风雨无阻坚守诊室为患者治病。近日,杜文孝(左)在诊室里为病人看病。梁钦卿 摄 杜文孝从事中医60载,倡导“传统中医+现代科技”临床模式,展开传统中医的内治外治相结合,中医理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一、我是如何结缘中医的 自学中医是个苦差事,所以大多自学中医的人都是被逼的,确切的说是被庸医逼的,要么是家人生病被庸医所误,要么是自己生病被庸医整惨。这样的例子就不用说了,历史上有一大堆。另外一少部分人呢,则不是被逼的,是自虐型,自学中医纯粹因为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