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方中的四君子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此方通过增强脾胃功能,使气血得以生化,因此被誉为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主药。而当归补血汤则以黄芪、当归为主药,旨在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同时,龙眼肉、...
落枕第一方:葛根汤 中医治落枕疗效显著,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曾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就是外感风寒,“项背强几几”就是落枕的症状,指出了葛根汤可治疗风寒所导致的落枕。轻者1剂即愈,重者3剂便可缓解。 【组方】葛根30g、麻黄6g、桂枝6g、炙...
中医十大名方,一般是指:小青龙汤《伤寒论》,大承气汤《伤寒论》,小柴胡汤《伤寒论》,五苓散《伤寒论》,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归脾汤《济生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小青龙汤 来源 小青龙汤来源于...
古方溯源:《清稗类钞》记载茸血古方是清代名医邵元玉1752年所创,乾隆失眠、头痛,是给乾隆开的安神药方。传说皇族哨鹿围场时有个“跑鹿”程序,待鹿气血沸腾,割下鹿茸,挤出鹿茸血,经邵元玉御医配置,由乾隆服下,两副即愈。《邵氏家谱》记载:茸血方之奇特,关键在于它是以造血为基础,...
六十六组中医实用药方汇总 1、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主治:痞证;脾胃肝胆病;失眠。 ——症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苔黄腻,口干不欲饮,大便或溏或干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腹部体征不明显,主诉较多,他绝症较少。本方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加减。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 1.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肾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与膈俞(或中脘与上脘):用温灸盒灸30分钟;足三里或孔最或肾俞:清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频次:每日1次。选用艾灸疗法时,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钟,持续2周;...
20、痛泻药方: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痛泻。组成:君—白术,臣—白芍药,佐—陈皮,使—防风。方歌:痛泻药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21、白虎汤: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组成:君—石膏,臣—知母,佐—粳米,使—炙甘草。方歌:白虎膏知甘草梗,气分大热此方...
整理51个中医名方【可以收藏】1、补阳疗嚏汤 [组成] 苍耳子10-15g、白芷10-20g、辛夷10-12g、细辛3-6g、桂枝10-15g、白芍12-20g、党参20-30g、白术 20-30g、黄芪30-60g、鹿角霜10-20g、藁本10-15g、徐长卿15-20g、制附子10-12g、巴戟天12-15g、炙甘草6-10g、大枣3枚、生姜3片。 [功能] 温阳...
二、砂仁、黄柏、甘草(封髓丹)此三味为古方封髓丹,是治疗梦遗早泄的良方。当代著名中医蒲辅周将此方用于口腔溃疡,效果良好。他说:“封髓丹乃补土伏火之剂,土虚则水中之阴火无所抑制,便上炎而发为口疮。”是方以砂仁醒脾培土,黄柏清泄阴火,甘草和中清热,毛德西常加入肉桂、干姜、牛膝以引火归元,于平淡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