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而这两条经络各自所连的脏器--肾脏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 。3、膀胱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而肾经是阴经中阴气最重的一条经络,这正好符合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特...
气虚用举元煎;湿热用固经丸;虚热用两地汤合二至丸;血瘀用桃红四物合失笑散。 所有月经失调的经方辨治,先辨寒热,再辨虚实,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继辨方证。 2、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痛经,也称经行腹痛。也为常见病,西医分类为...
太阳经证由于病邪性质、感邪轻重和体质强弱等因素,太阳经证可分中风和伤寒两类。太阳经证 1太阳伤寒:一阳被伤是伤寒(病理卦象兑上缺),卫阳被寒所侵先伤上一阳爻,如果正气充足(也就是其它二爻本身不病),这时寒郁化热出现发热,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所以头项强痛,身痛腰...
中医学“六经病证”——太阳经证 一、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是指外感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太阳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外邪侵袭人体,大多从太阳而入,因此首先表现出太阳病证。邪犯太阳,随其浅深而证有经俯之分。正邪抗争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为太阳经证;若太阳经证不愈,病邪循经入腑,...
一、六经病证 六经辨证由东汉张仲景创立,以阴、阳为纲,经、腑为目,用于外感疾病不同阶段的辨证论治。二、六经病证代表方剂 1.太阳病:可分为经证和腑证,经证有伤寒证麻黄汤、中风证桂枝汤,腑证有蓄水证五苓散、蓄血证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等。2.阳明病:可为分经证白虎汤和腑证承气汤。3.少阳病:...
按:妇人行经期间,大便泄泻,经净即止,称为“经行泄泻”。脾主统血运化水湿,脾胃素虚,经行之时,脾气益虚,不能运化其湿,水湿下注而为泄泻。综上所述,治疗妇人月经病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调理月经 首重肝脾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才能生育。故经血如期来潮,是维持女性正常生理...
中医经病归纳月经病 月经先期 涵义:1先期T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者(且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2过多t月经周期正常,仅是经量明显增多(大于80〜100ml)。 西医:1先期t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黄体不健全;盆腔炎导致的出血。 2过多t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失调出血的月经过多;肌瘤、内异症、盆腔炎等导致的量多。 肾...
在历年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妇科学第五章月经病所占分值约为2~4分,闭经属于重点考查疾病,为了让大家熟悉闭经的具体考查方式,中公教育的老师对易考知识点做了如下梳理。 1.闭经的概念: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年逾16岁,虽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来...
阳明病证 阳明是正邪斗争的极期,主要反映胃肠病变。多由太阳病治疗失误,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而燥结成实所致,或因燥热之邪直犯阳明而成。 根据证候特点的不同,阳明病证有阳明经证和腑证之分。阳明经证系邪热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以大汗出,大热,大渴而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