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心:人参、附子、黄芪、桂枝、生地、麦冬、玉竹、女贞子、莲心、紫草、白头翁、北五加皮、枳实、灵芝、木通、葶苈子、麝香、五味子、牛黄、蟾酥、山楂等。 2.扩张冠脉:参三七、丹参、毛冬青、葛根、川芎、栝楼、汉防己、银杏叶、白菊花、灵芝、鱼腥草、泽泻、桑寄生、红花等。...
中医开方用药的规矩,或可叫“铁律”,是对中医用药规律的约束和加强。如果把规律看成火车,那么规矩就是铁轨。火车必须沿着铁轨行驶,才能又快又好,行稳致远,否则,坏了规矩,再好的中医,也会出问题。中医的规矩,大部分起源于《伤寒论》,在《黄帝内经》、《难经》也有论述,历代中医作出重要延伸和补充。清代...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的用药方式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它们所使用的药物大多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以及矿物,这些药物在自然环境中孕育产生,具有各自的物质特性和制衡关系,能够对人体的内在生理、心理和病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中医合自然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来治疗疾病。水的...
藿香含挥发油约1.5%,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广藿香)或甲基胡椒酚(藿香),中医认为藿香芳香化湿,“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药品化义》)。所含挥发油,气味芳香,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藿香是一气味芳香,性力平和的化浊药,能和中、行气、化湿、解暑,主治夏伤...
一、五脏主证用药 1、肺脏 (1) 肺气不足: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 肺阴不足: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 风寒束肺: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 风热犯肺:连翘、牛蒡子...
在中医用药的众多法则中,凡例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解利伤风时,以防风为主药,这是因为防风味辛,有发散风邪的作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辛甘发散为阳”,防风正符合这一原则,因此被尊为君药。同时,甘草和白术作为辅药,帮助防风发挥药效。对于伤寒的解利,则以甘草为君药,因为甘草具有甘甜的性质,...
一、胃病中医用药 辩证准确方可下药 1,枳实 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曾持续性,先以郁金,厚朴等效果不显,最后以枳实10G,于用药第2 日后,再未发作过,从此我治疗气滞胃痛必用此药,用于临床,通常都是1日见效。如果病人脾虚...
中医用药大全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红藤蚤休黄芩黄连大黄苦参夏枯草白头翁地榆知母丹皮赤芍孩儿茶五味子诃子五倍子鱼腥草穿心莲鹅不食草虎杖葎草鸭跖草龙葵等 中医用药大全 呼吸系统 1.止咳:百部、枇杷叶、前胡、杏仁、桃仁、款冬花、麦冬、车前子、五味子、秦皮、马兜铃、紫花杜鹃、小叶枇杷、满山红...
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轻清平和之剂,它们如同自然界的细雨微风,既能有效驱邪,又能调和气血,恢复机体的自然平衡,这背后蕴含的,正是中医“以和为贵”的深刻哲学思想,体现了对生命整体的尊重与呵护。01精简用药,少用重剂 提出“中医祛邪之道,非唯重剂可倚,而在于精准辨识,顺势而为,犹如治水之智,疏而非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