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先摸冲阳脉(在脚上),再摸太冲脉,这两个脉都是胃脉,一个头,一个胃,便可知道整个胃气如何,如果开头很大,结尾没有脉,那就是里面阴实,长东西了,胃癌之类,阳气没有了,里面就实了! 所以我们查脉的头和尾就知道整条脉是否顺畅了,常人的...
中医脉诊;三部九候脉诀;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凡三部,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为九候也。浮主皮肤,候表及腑;中主肌肉,以候胃气;沉主筋骨,候里及脏也。寸为阳...
三部九候实际上就是一个九宫格。从上往下是浮中沉,从左往右就是寸关尺。咱们先记着,寸口这里可以代表全身的气血变化,具体为什么以后再细讲。大家都知道,把脉把的是肺经,“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浮中沉是三部,寸关尺也是三部,九候就是三乘三的九个格子。
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脉在不同部位的搏动状态(即脉象),评价体内相应部位的气血充盈程度和运...
其中的三部九候诊法,最早是源出于《素问·三部九候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以除邪疾。”这是⼀种全⾝性的脉诊⽅法,也即是脉诊全⾝三个部份的脉象:⼨⼝(桡动脉)、⼈迎(颈动脉)、趺阳(⾜背动脉)。如趺阳脉法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是这样...
王叔和《脉经》云:水流夜疾有声者,土休故也,人亦应之。人夜卧则脾不动摇,脉为之数疾也。一云脾之候在睑,睑动则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则睑涩嗜卧矣。数说皆论目闭目不瞑,虽不言及二跷,盖亦不离乎阴阳营卫虚实之理。可互考者也。 三、阳维脉 ...
今天开始阅读王敬义先生的《中医脉诊点位详解》。王敬义的脉法被称为“三部十五候脉法”,他的脉诊技术非常精湛,能够通过脉诊探查患者的哪个器官出了问题,是否有病变或囊肿,并将不同点位所反映的器官整理出来。王老师将中医脉诊的点位与西医诊断的病名结合起来,真可谓是“行走的X光”。前...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
虽然过去使用三部九候诊法和三部诊法的情况较少,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寸口诊法的理论逐渐完善,并得以广泛应用,一直延续至今。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桡动脉。这个部位的皮肤较薄,脉搏也较浅,方便进行按压和观察,所以被称为寸口。它得名于脉搏跳动的位置位于手腕骨茎突内侧约一寸的位置。 在...
从同步构词的角度看,候脉是属于 动宾结构中的看脉类,强调眼部的动作。由此证明核心义和同步构词在词义分析中具有 较强的解释力。 候脉 候 核心义 同步构词 古代治病,没有仪器,中医治病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其中“切”指用手搭脉,是四法 中直接和病人接触的一法,起到最主要的判断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