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2008年,山西河曲县的灯会成功跻身至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2014年,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收录了广西资源县的中元节河灯节。2021年,第五批...
放河灯是中元节习俗之一,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寄托哀思,祈祷平安。中元节这一天孝感各地民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祭奠活动,放河灯是其中颇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当天夜晚人们会选择在路旁空地或澴河沿岸烧纸钱、点蜡烛,祭拜先祖,各寺庙都开展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传说孝感在农历七月初七,民间鹊桥会节日,也有放河灯习俗...
这是南宋荆州中元节放河灯的盛况。那时叫“水灯”江中的河灯点亮,就像银河来到了人间,那河灯如同天上的星辰,落在人间。又仿佛一个个红栀子样的灯笼,点亮了荆江碧水。如此壮丽神奇,让他有了江山壮阔,慷慨有为之思。那么这里荆江上漂浮的河灯,不都是莲花形状,因为栀子的果实,像传统的宫灯,可以想见各地放河灯,...
河灯,又称水灯或荷花灯,是以底座上的灯盏或蜡烛为光源,以纸质木座制成的灯具。在中元夜,人们会将这些河灯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随波逐流。这一习俗源于中国人民古老的“盂兰盆会”传统,旨在祈求平安与吉祥。尽管农历六月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喜爱放河灯,但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却独具特色。那么,这一节日为何与...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申报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122。历史渊源 资源河灯节是资源民间的传统节日。据历史记载,这一节俗起源于唐宋年间。唐、宋至清代,贯穿资源南北全境的资水是桂北与湖南的交通、经济大动脉,所有贸易与商业流通...
中元节是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进行各种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而且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放河灯了。在放河灯之前先有中元张灯的做法,也就是悬挂灯笼,跟元宵节相同。如《宋史·礼志十六》中记载,宋太宗赵太义在公元977年七月十五日,亲自到东角楼观灯,还赐随从官员宴饮。《钱氏世家》也...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也被称为“荷花灯”。这种灯通常在底座上放置灯盏或蜡烛,并在中元之夜被放入江河湖海中,任其随水漂流。放河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和超度水中的灵魂。尤其在黄河里放灯,场面尤为壮观。 这一习俗在民间被高度重视,而在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中,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不过,随...
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放河灯的习俗,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希望将厄运随着河水漂走,寓意着一切都能顺顺利利。河灯,也叫“荷花灯”,是一种传统的灯具。它的制作很简单,通常在底座上放置灯盏或蜡烛,然后在中元夜将其放入江河湖海之中,任其自由漂荡。这个习俗的目的...
中元会在团风镇上也称作“河灯会”,可见河灯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七月半做会都以放河灯收尾,群众也以在凉风习习的河堤上观赏河灯为美事。那么人们对河灯作何理解呢?1、落水鬼投生的亮光 放河灯,是(为了)淹死了的人,度他。它随到亮走,有个走路的地方。有的人自己扎,四方的、蜡搁中间,我没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