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又称“盂兰节”“中元节”“鬼节”“麻谷节”或“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流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是祭祀祖先、祭吊孤魂的日子。香港潮籍人士约一百二十多万。旅居香港潮人思乡念祖之心深切,一年一度历时一个月的...
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 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 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于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带有祭祖和感恩双重寓意。接下来就随小生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中元节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农历7...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
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资源河灯节源起于资江水道的航运,由中元节而来,是祭祀先祖的一种仪式,也是对遇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独特悼念行为。它记录了资源县人们的生活方式,记载着资江水道河工的生存状况,也记载了这条水道的航运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中元节由来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古时...
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
中元节民俗禁忌 1、天地中元,祈福消灾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这三个节日和道教的三元有关。 在道教的文化里,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又称三元。 而三官的生日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也正好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