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中的“两税”指的是户税和地税。这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主要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一、两税法的实施与特点 简化征税名目:两税法将唐中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地税两种,这样既简化了征税名目,又...
两税法指的是户税和地税。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这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其好处在于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
[名词解释] 两税法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唐后期主要税制。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彻底破坏,居民大量流移死亡,户籍紊乱,租庸调无法征收。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主持改变旧税制度,废除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实施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其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
两税法将过去的租庸调和户税、地税及各项杂征合并,统一征收,以户税、地税为基础,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既不分主户客户,也不分定居或行商,所有居民一律在所居之地征纳两税。其征收原则是“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税额按田亩和资产的多寡确定,废除以前的租庸和杂税。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
一文看懂唐朝“两税法”的四项基本原则 前言:说起“两税法”,大家都应该不会觉得陌生,它是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杨炎提出来的,由于是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被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唐朝当时的赋役制度所进行地比较全面的改革,当然,宰相杨炎对唐朝财政改革方面的贡献,也主要现在两税法制度的...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税收制度,其正式名称为“以人丁为本,不以务本为限,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简称“两税”。这一制度起源于唐代中后期,由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杨炎建议并推行。以下是对两税法的详细解释: 一、背景与起源 在唐朝前期,实行的是租庸调制这一税收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
公元780年2月11日,登基不满一年的唐德宗下诏实行两税法(即税收分成春秋两季征收),具体工作由新任宰相杨炎主持。 安史之乱后,因为均田制破坏,租庸调法无法恢复,导致唐代国家财政失控的局面,终于得到了一个制度上的解决。明代史学家王圻甚至盛赞,两税法和明朝英宗皇帝从银充赋,是同等重要的财税制度。(了解更多唐代...
由于种种原因,在施行过程中“两税法”可谓是弊病丛生,但就是这么一个弊病丛生的赋税制度却从中唐一直延续到明代,中间跨度长达八百余年,那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为何呢? 上图_安史之乱 “两税法”的弊端 1、百姓赋税加重在“租庸调制”之下,百姓每年要缴纳的赋税和需服的劳役项目是很清楚且稳定的。 所谓“租”,...
【解析】【答案】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有重要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有利有弊。利:①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扩大了税源,使唐政府走出财政困境。②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不均现象,利于增加政府收入。③成为调节国家、地主、农民三者关系的主要手段。弊:①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变化,以贫富为差的原则越来越不能体现。②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