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蓼,中药材名。本品为蓼科植物两栖蓼的全草。夏、秋采收。功能主治为:清热利湿。治痢疾,脚浮肿,疔疮。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两栖蓼的全草。夏、秋采收。性味归经 《贵州草药》:性平,味苦。功能主治 《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治痢疾,脚浮肿,疔疮。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生于水中者:茎横走...
两栖蓼(学名:Polygonum amphibium L.)是蓼科蓼属植物,多年生湿生或挺水草本。根状茎横走。生于水中者:茎漂浮,无毛,节部生不定根。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浮于水面。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瘦果近圆形,双凸镜状,直径2.5-3毫米,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亚洲、欧洲...
两栖蓼普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生于湖泊边缘的浅水中、沟边及田边湿地,海拔50-3700米。两栖蓼的全草可用于痢疾和疔疮。此外,两栖蓼的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惹人喜爱,是园林水景颇佳的观赏植物。 中文学名 两栖蓼 拉丁学名Polygonum amphibiumL. 别 称 扁蓄蓼、醋柳、胡水蓼、湖蓼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
两栖蓼为蓼科植物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 L.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晾干。产于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地;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山西亦产。 中药名称两栖蓼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Polygoni Amphibii 别 名小黄药、水荭、天蓼 ...
两栖蓼植株 周繇/摄 中 名两栖蓼 学名Polygonum amphibium L. 别 名醋柳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生于水中者:茎漂浮,节部生不定根。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浮于水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钝或微尖,基部近心形,全缘;叶柄长0.5~3厘米,自托叶鞘近中部发出;托叶鞘筒状,薄膜质,长1~1.5厘米,...
两栖蓼,又称为小黄药、水荭、天蓼,是一种在湖泊、河流浅水中及水边湿地生长的多年生水陆两性草本植物。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在药用方面,两栖蓼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它主要应用于治疗脚浮肿、痢疾、尿血、潮热、多汗、疔疮、无名肿毒等疾病。根据《贵州草药》的记载,两栖蓼...
两栖蓼(学名:Polygonum amphibium L.),双子叶植物纲,蓼目,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防治方案 (1)水稻田: ①苗前:33%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0-90毫升/亩喷雾。 ②苗后:460克/升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100-160毫升/亩喷雾。 (此方案仅供参考,请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使用)...
两栖蓼——扮靓湖湾塘汊,秒变园林水景 一、简介 两栖蓼,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生。花期在7~8月,果期在8-9月。两栖蓼全草可入药,用于治疗痢疾和疔疮。两栖蓼叶大、花穗大,粉红色花序非常惹人喜爱。常用做园林水景装饰,极佳的观赏植物。二、分布 两栖蓼广泛分布于亚欧和北美;国内多分布于...
两栖蓼是多年生湿生或挺水草本。根状茎横走。生长在水中的茎漂浮,无毛,节部生有不定根。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浮于水面,顶端钝或微尖,基部近心形,两面无毛,全缘。托叶鞘筒状,薄膜质。总状花序,穗状,苞片宽漏斗状。花淡红色或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花期7-8月。两栖蓼适宜的生长环境 两栖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