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铜奔马) 东汉 中国旅游标志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身高34厘米5毫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千克150克。34厘米5毫米=34.厘米7千克150克=7.千克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5 15 反馈 ...
昭通村民意外发现东汉青铜器,珍贵文物引专家关注 这两件东汉青铜器双耳铜釜保存状态良好,蕴含着极高的考古价值。”近日,昭通市昭阳区小龙洞乡龙讯村的两位村民在山上割草时,意外发现了两个锈迹斑斑的“罐罐”。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昭阳区博物馆馆长、资深文化保护工作者邹斌的浓厚兴趣。村民山上割草,偶遇双耳铜釜...
《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或马超龙雀,是一件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墓的青铜器,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这件作品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展现了东汉时期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 作品内容 这件青铜器塑造了一匹正在疾驰的骏马,三足腾空,右后足踩在一只展翅飞翔的燕隼背上。马头仰起,嘶鸣着,额鬃和尾巴...
东汉镀金青铜器 青铜器,可能是器皿的腿。该器物呈动物腿状,有蹄。青铜铸造,饰有刻纹,并镀金。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文物特征 ...
马超龙雀又名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这两件东汉青铜器双耳铜釜保存状况良好,蕴含着极高的考古价值。近日,昭通市昭阳区小龙洞乡龙讯村的两位村民在上山割草时,各自发现了一个生满锈迹的“罐子”,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昭阳区博物馆馆长、资深文化保护工作者邹斌的浓厚兴趣。村民割草时偶得两个“锈迹斑斑”的罐子 “那晚,我发现这两个‘罐罐’虽然布满...
而黄铜的鲜明金黄色在东汉青铜器中并不常见,说明紫铜是当时青铜器制作的主要材料。 2. 工艺技术:东汉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工匠们能够精准控制合金成分,以达到所需的物理性能和外观效果。紫铜因其良好的延展性,更便于进行精细的雕刻与铸造,这也是其成为东汉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