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国历史,必须要清楚东汉末年的官职制度安排。否则只听故事,不知底层逻辑。 1,中央集权 西汉以来实行“三公九卿制”,是政治结构的最顶层。大 “三府”,是指大司徒府、大司马府和大司空府,即所谓的三公府衙,司徒即丞相,掌行政,大司马即太尉,掌军事,大司空即御史大夫,掌监察,三府是帝国的最高决策机构,九卿...
转帖《东汉官职表》..东汉官职列表秩万石(月奉三百五十斛) 上公:太傅、大司马(东汉末年于三公之外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将军:大将军(大将军有时位在三公上,有时位在三公下)、骠骑将军秩中二千石
东汉末年官员职务名称有州牧、刺史、太守等,非常容易混淆。下面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些官职的区别:州牧:州牧是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非常大,相当于现代的省长。东汉时期,天下被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州牧,他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能够成为一方诸侯。刺史:刺史是州的监察官,负责监察各郡...
[大汉朝]东汉官职制..中央官制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
三国官职表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
1.丞相属官:此为西汉属官,东汉略同。 1.1.丞相司直。主掌辅佐丞相检举百官不法者、监督诸州。位在司隶校尉上。一人,比二千石,银印青绶。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置。 1.2.丞相长史。众史之首,督率诸掾属,主掌辅佐丞相执法、管理丞相文书、管理相府诸事务。两人,千石,铜印黑绶。文帝二年(前178年)置。 1.3....
资料——东汉官职 一、东汉职官 1、中央 东汉中央政府的官员分省官、宫官、外官三大系统。内官、外朝的区分古已有之,而在宫廷之中,皇帝日常起居的区域称省中(亦称“禁中”),因此内宫官员中又有宫官与声官的区分。 在皇帝身边执役、照顾皇帝日常生活的是宦官,省中的宦者均隶属黄门令管辖。省内的禁卫工作...
东汉地方官有太守、刺史、属国都尉、盐铁官等等。汉承秦制,两汉绝大多数时间里是郡、县两级行政体制,州的刺史只负责监察。皇帝的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官员只到县一级,不过其下的乡里亭邮等也置有小吏管理。 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1人,秩比二千石。负责监察百官和京师近郡[1]犯法的人。武帝初置,持节,元帝去节,成...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