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耒阳一处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意外发现汉代古墓。后经考古专家挖掘,共清理出5座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墓葬。据考古专家介绍,本次考古发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发现是一座编号为M1的东汉晚期墓葬。该墓葬形制独特,为带墓道的穹窿顶多室砖墓,结构复杂且保存相对完整,由台阶墓道、封门、甬道、前...
建筑结构:汉长陵是著名的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的合葬墓。陵墓高大,墓冢高达三十丈,东西宽一百二十步。陵墓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西为高祖陵,东为吕后陵。陵园以北是长陵邑所在地,陵园以东是功臣陪葬墓群。历史价值:汉长陵是中国古代皇陵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汉长陵是...
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从陵冢到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像、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如今,除去墓冢,便是郁郁葱葱、气象蔚然的柏树林。其中有28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
后室东西内长3.05米,南北内宽0.92米,墓底铺地砖呈人字形,南北两壁残存16—17层平砌青砖,残高0.62—0.66米,南北两壁有8组青砖伸出抵住墓圹。墓室南壁、北壁发现头骨、肢骨,推测头向西,其他不明。M8照片 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出土五铢钱以及汉画像石特征推测,本次发掘清理的14座墓葬应为东汉早期到中期...
本次发掘较为重要的发现是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该墓编号为M34,整体平面近“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门、前室、耳室、后室、回廊组成 。该墓顶部券顶破坏无存,仅存砖墙与铺地砖。所用青砖均为花纹砖,墙砖及铺地砖纹饰主要为太阳纹,后室北部铺地砖刻有吉语“大吉昌”。该墓形制较为特殊,墓室东侧有...
根据文献记载,六安在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至王莽时绝。专家们综合分析推测,此墓墓主极有可能是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东汉墓壁画 洛阳偃师杏园村东汉墓壁画和朱村东汉曹魏墓壁画,其中杏园村“车马出行。
但可以明确的是,无论是仅存在于后世文献追记的“秦始皇陵石麒麟”,还是备受学界重视的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在各自所在时代都是“曲高和寡”,并不能代表当时之普遍葬俗。东汉时期的情况则与之不同,石刻开始成为墓葬地面建制的重要组成。本文拟对东汉墓地石刻的形制、年代、空间配置、地域分布及等级体系等问题进行...
东汉墓的发现 日前,钟山县村民在挖宅基地时发现一座墓穴。4月7日,据钟山县文物管理所通报,已初步认定该墓穴为东汉末年古墓,距今约1800年。这一发现为潇贺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村民挖地基挖出了汉墓 这座古墓的发现很偶然。春节前,钟山县某村村民开掘这块土地,准备自建房子。当时,该...
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等史书记载,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刘荆,在建武十五年 (公元39年)被封为山阳公,十七年(公元41年)进爵为山阳王。难道这座汉墓的主人,正是刘荆?考古专家们根据雁足灯上的铭文“山阳邸”“建武廿八年”等字样推测,该墓主人当是与刘荆关系极为密切之人,甚至极有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