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故城县境内的武城县在齐桓公(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时始称“东武城”,一直到晋太康年,后才直称“武城”,这一期限间的全国武城与东武城无关。《左传》的几个人物事件发生在南武城:“三月,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王犯尝为之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4]是说吴王夫差九年,即鲁哀公八年(前...
当时齐国军队驻扎在高唐,而故城位置过于偏北,起不到防范齐国的作用。同理,认为在山东武城县也存在这个问题。 因此从逻辑上来说,东武城在今河北清河县连庄、油坊一带是比较合理的。原因有二:其一,当时的黄河渡口在今夏津一带,齐国军队驻扎在高唐,齐军驻地距河大约50公里左右,因此赵国的驻军地点应当是和齐国高唐相...
齐国铜鼻钮“东武城攻师鈢”鉨 铜鼻钮“东武城攻师鈢”鉨,如一颗历史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战国时期的辉煌与繁华。这枚鉨,源自战国时期的齐国,其印面尺寸精巧,恰好2.3×2.3厘米,通高更是达到了1.2厘米,犹如一位矜持的君子,虽小巧却不失威严。鉨体铜铸,鼻钮设计独特,仿佛古代官帽上的冠冕,彰显着其官...
东武城#12187分属于《Sinoepoch 治夏》的城市。 本页贡献者 五月 增0 改0 删0 基本信息 东武城#12187 州名 冀州 郡名 清河国 城名 东武城 栈道 - 拼音 dongwucheng 码头 - 地形 平原 备注 - 城市特产 - 上一章 Sinoepoch 治夏攻略推荐 • 车胄#4294 • 关银屏#4643 • 临尘#12958 ...
第一章 东武城 雪夜苍茫,寒风冷冽,大汉朝琅琊国东武城内外火光熊熊杀声震天,万余名头缠黄巾的起义者在城内役卒的接应下,很快从东、南两座城门杀入城中县衙、府库和大街小巷,方圆六里的东武县城如同旺火中的油锅般沸腾起来。 半个时辰不到,东武县令及三十余官员被斩杀,五十几颗血琳琳的官员脑袋挂到县衙仪门之...
东武城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契合 (—) 唐移县于永济渠北 从《唐书。 地理志》 “武城汉曰东武城。 旧治古夏城。 调露元年(679年)移于今治” ⑵;宋《太平寰宇记》 “唐调露元年(679年) 移于今理。 弦歌台在御河北岸。 故武城县在县北十里(4.5公里) 。……唐调露元年移于永济渠北。义王桥西二里今县外...
东武城位于赵地,与齐国相邻,推测这个地区曾短暂属于齐国。在古代文献《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及“巨室”建造时需由“工师”寻找大木材,赵歧注解,“工师”是主管工匠的官吏。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枚鉨是齐国为管理东武城工匠而设立的官职印信,可能由负责该地工匠事务的官员持有和使用。[1]
讲故城历史要澄清“东..史学家和近来的研究者将东武城都定在赵胜封平原君之时的赵国,今有王才路者认为武城始属齐国,并非晋国或赵国,由于证据缺乏,考证也步入歧途。今引入郝金龙的未载入《故城探源》的最新考证文章《武城始城时期考》,
东武城县故城,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东汉属清河国。西晋太康中改为武城县。《元和志》卷16东武城县:“自后魏以来,山东贵族清河诸崔,即此邑人,为天下甲族[2]。复阳亭(县)故城,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属清河郡。东汉省[3]。清河又东北流,迳枣强县故城东。《史记?建元...
后又三次复位,被封于东武城。东武城位于赵国与齐国交界处,推测这段时期该地可能曾属于齐国的管辖范围。在古代文献《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为巨室必使工师求大木”,赵歧注释指出,工师是掌管工匠事务的官吏。因此,这枚“攻师”鉨可能正是齐国在东武城负责管理工匠事务的官员的官印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