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泉(1964)等否认孤峰组与官山组的不整合或假整合,并提出孤峰组沉积前的地壳运动为东吴运动的主幕,在华南引起普遍的上升,仅局部地段具有造山性质。尹赞勋(1978)等否认华南地区上、下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指出东吴运动不是褶皱运动,而是升降运动。张祖圻(1983)在分析了华南全区的有关资料后,也认为东吴运动是一种...
东吴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 ,空间上西强东弱、南强北弱 ,时间 上西早东晚、南早北晚. 下扬子及华南地块可能不存在东吴运动 ,其中晚二叠世的沉积作用主要受华夏古陆控制. 关键词 : 东吴运动 ;扬子地台 ;二叠纪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地壳抬升. ( ) 中图分类号: P542 文章编号 : 1000 - 2383 ...
内容提示: 油气构造中 国南方东吴运动的特 征燕继红1, 2申继山1[ 1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2中石化中南分公司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07]摘要: 东吴运动是中国南方发生于早、晚二叠世之间的地壳运动。在中国南方, 东吴运动大致以康滇南北向构造带为界, 其东以挤压汇聚作用为主, 其...
地幔柱上升所造成的地壳快速差异抬升’东吴运动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 上西强东弱南强北弱’时间上西早东晚南早北晚’下扬子及华南地块可能不存在东吴 运动’其中晚二叠世的沉积作用主要受华夏古陆控制’关键词东吴运动扬子地台二叠 纪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地壳抬升’Hgt文章编号quotquotIquotquotAquotCquot 收稿...
百度试题 题目东吴运动发生于___之间,其主要表现有___、___、和___。√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中晚二叠世 大规模海退 玄武岩喷发 华夏古陆上升 反馈 收藏
东吴运动性质的厘定及其时空演变规律 何 斌1,2,徐义刚1,王雅玫2,肖 龙2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东吴运动是华南地区二叠纪影响较大的一次地壳运动,然而对其涵义、起始时间、构造界面位置、影响范围和运动属性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上扬子...
的不整合t应为东吴运动.其下的不整合称为呜山运动,东吴运动较呜山运动强烈。1962 年盛金章 认为乐平统与阳新统之间为不整合或假整合关系,东吴运动位于龙潭组与茅13 组之间t西南地区则位于蛾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之问。1964年王竹泉等否认孤峰组与官山 收蔫日期t]i90年8月2e日. ...
东吴运动是李四光 1931 年发现和命名的,原指南京、镇江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之间发生的角度不整合,认为这是“显著的造山运动”。1939年李四光又提出东吴运动“是远东华力西运动中最强烈的一幕” (李四光,1931;1939)。朱森等(1931;1939)在安徽也见到龙潭组与孤峰组、龙潭组与栖霞组的角度不整合关系,...
百度试题 题目东吴运动发生于中晚二叠世之间,其主要表现有大规模海退、()、和华夏古陆上升。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玄武岩喷发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