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胡匪身上,主要就干着三件事,砸窑、绑票和猫冬。02砸窑 砸窑一词属于东北胡匪的黑话,意思就是攻打有钱人家的院落,打下之后将其洗劫一空。东北胡匪们进行砸窑一般喜欢在夏天和秋天,这时草木旺盛,天气也没那么寒冷,适宜土匪们行动。尤其是秋天,这时大户们的粮食也都丰收了,家里囤货最为丰富。在胡匪们...
(日俄战争时期中国东北的日军,注意图中的中国人)比如辽西巨匪冯麟阁、金万福、赵德涵、田玉本等人组成的“东亚义勇军”,直接由日军派遣军事顾问指挥作战。日本人道见勇彦,中国名江仓波,江湖绰号江大辫子,为田玉本绺子充当顾问,指挥这支绺子的土匪在营口、辽阳等地配合日军从俄军侧面发动游击战,破坏俄军运输线。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活跃在黑龙江省海林县境内头道河子中上游大夹皮沟一带,(小说《林海雪原》称威虎山,属张广才岭。)后接任国民党东北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只有几十个人。1947年2月6日被捉,4月在牡丹江公安局病死。全胜:姓赵,伊通胡匪,后投日本人。1935年夏,日本人借改编验队为名缴枪杀死。殿臣...
例如,“一枝花”王桂珍,她是东北的女土匪,因其残忍程度而被提及。但在土匪的世界里,她是一个英雄,是一个传奇。她的故事,就是黑话背后的文化和意义的体现。土匪对当地社会和人民的影响 东北土匪的存在,对当地的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他们的活动导致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商贩不敢...
那些土匪的势力或大或小,各自拥有各自的山头和势力范围,他们匪气十足,说话做事都带有暗号。文献记载,那时密密麻麻的山头上盘踞着各种土匪,有时候错走几步,就踏入了别人的地盘。土匪出没,在当时影响很大。当时东北地区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说:“有钱的怕绑,有姑娘的怕抢,走路的怕劫,出门的怕攮”。那年月,...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在东北展开了生死较量。而我军除了面对国民党正规军之外,还要面对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活跃多年的土匪。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土匪最多时达25万,而我军刚到东北时只有12万多人,土匪的人数足足是我军的2.5倍之多。解放军剿灭土匪也堪称东北的第二战场。那么我军是如何剿灭这些猖狂的土匪?东北土匪...
东北的匪患,以清末、民国时期,最为严重,漫山遍野,多如牛毛,达到“聚则为匪,散则为民”的程度,甚而“官匪相通,兵匪一家”的局面,东北出名了,以匪患猖獗而闻名中外。 更有甚者,让你惊掉下巴的,东北的一个土匪头子,竟然堂而皇之的登上国家元首的宝座,可谓“创造地球的奇迹”!
这些匪窝往往选在易守难攻的地方,有的甚至修建了简单的防御工事。例如,在吉林省东部的汪清县,就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老爷岭匪窝",占据着重要的交通要道,常年有数百名土匪盘踞。另一个促成东北土匪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走私贸易。东北盛产人参、貂皮等名贵物产,这些商品在关内有很高的利润空间。由于清政府对这些...
东北的那些土匪,可能是想显摆下自己的厉害,往往都会备上一件毛皮大衣。这大衣是他们用来防寒保暖的最佳选择。通常来讲,这些大衣是通过民间手工工艺缝出来的,因而用料很实在,保暖效果特别好。他们不光用羊毛狗皮,还会拿狼皮、鹿皮、熊皮去做大衣。在土匪们看来,用不同兽皮做成的大衣,在“胡子圈”里同样是尊贵...
东北土匪嚣张至极,破坏铁轨,伏击炮兵连,被炸得四处逃窜。在1946年4月后,哈东地区的面坡附近活跃着两股实力强大的山贼,他们分别是刘昨非和韩小胡。原本在哈东地区活跃的几十股土匪,经过我军的清剿,只剩下了一些小股的土匪。刘、韩两股土匪在日军时期就是帮凶,专门给抗联找麻烦。现在日军撤走,他们又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