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便门是北京外城北垣东段上的城门,与北垣西段上的西便门相对,是一对姊妹门。北京外城建于明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一年,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毛伯温上书扩城,此议得到嘉靖帝认可,但工程浩大,钱财筹集不易,朝中也是屡议屡拖。 1860年,东便门外大通桥,背景中城垣建筑尚完好,桥头驳船正在卸货 嘉靖三十...
📍 东便门,位于北京外城东侧北垣正中,是北京16个城门中唯一可以加儿化音的三个城门之一。它与西便门是一对姊妹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 东便门的城楼规制较低,城台仅设木方门,门内过道顶部为木板。在清乾隆十五年后,东便门被重建瓮城并增建箭楼。重建后的瓮城呈长方形,北端二角抹圆。瓮城内无庙宇。
这次东便门“漕运码头公园”的所在位置,就是原北京第二开关厂的厂址所在地。作为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一部分,“漕运码头公园”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在平整出来的1.47万平方米土地上,建成“雉堞铺翠”、“角楼映秀”、“玉棠新绿”三大景观,玉兰、海棠、金银木等植物使得整个公园“三季有色,四季常绿”。根据北京秋冬...
1、便门,一是便于南北方向的出入,二是工程简便,不是大兴土木。 2、东便门偏居北京城的东侧,并且是内城和外城结合部位。因此,这座城门可因其所处位置,用“偏(piān)”来命名,称为别称“东偏门”。但由于“便”和“偏”的发音相近,时间一长就把“东偏门”读作“东便门”了。 建筑特色 东便门城楼为单层...
东便门在外七门中的位置,也就是内城的东南角、外城的东北角。这是紫檀及阴沉木按照1:10的比例制作的东便门模型,主要由城楼和箭楼组成,箭楼下开设门洞。这是1920~1921年,东便门城楼北面的瓮城内。拍摄位置是在在箭楼上南侧偏东,城楼外侧过木方门上方鑲嵌的“東便門”石门匾,一个年轻人骑着毛驴 准备出城...
东便门,这座北京外城东南端的小城门,坐落在北京城墙的东南角楼旁。作为北京保存至今的城门之一,东便门的历史和建筑风格都值得细细品味。📜 历史背景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应对蒙古骑兵的侵扰,增强北京城的防御,保障首都的安全,外城被修建在南郊。东便门就位于外城的最东端,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安宁的...
北京的东便门,是通惠河的起点,同时又有内城和外城两条护城河交汇,从1901年的老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东便门附近一共有三条河汇集到一起,分别是:从东直门、朝阳门南下的东护城河;从宣武门、崇文门东流的内城护城河;以及从广渠门北向流入通惠河的外城护城河。
民国早期拍摄的东便门箭楼、城外热闹的街市、商家悬挂着五色国旗。 东便门箭楼侧面与背面,下部显示“过木方门”的门洞。 清代,在瓮城上修筑了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式,灰筒瓦顶,单层单檐硬山小式,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北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城台...
东便门是以专供军事通行为目的的城门,主要用于抵御来自东北方向的攻击,同时也是皇宫通往东北方向的主要出口。 东便门在古代的北京城中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地位。作为城门,东便门是抵御外敌入侵、维护京城安全的重要一环。它是北京城内一座重要的军事设施,与其他城门一起构成了坚固的城墙体系。每逢有敌军来袭时,东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