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是由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引起的、发生在小麦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穗部,发病时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的条纹,分药显著增多,植株矮缩,形成明显的丛矮状。一、症状 染病植株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最初症状心叶有黄白色相间断续的虚线条,后发展为不...
由过去的全田大面积发生变成常发生于临近果园、沟边、场地、路边的麦田边缘1~3m处,且田间多为丛矮病、绿矮病、矮缩病和黄矮病等多种病毒病混合侵染。小麦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重。人工接种结果显示,出苗后至3叶期感病的植株,冬前绝大多数死亡;分蘖期感病的植株,病情及损失均很严重,基本无收;返青期感...
**症状特点分析**:小麦丛矮病属于病毒病,病毒侵害植株后抑制正常生长,导致矮化和分蘖异常增多;叶片黄化条纹为病毒侵染的典型表现,叶尖发红可能与营养代谢受阻有关。 **发病规律分析**:灰飞虱是主要传播媒介,其若虫在杂草或带毒麦苗上越冬,次年春季转移至小麦田传毒;早播小麦与灰飞虱迁飞期重叠,增加感染风险;田间杂...
分布和为害 小麦丛矮病与1940年在日本北海道发现的北方禾谷花叶病(Northern cereal mosaic)为同一种病毒病。1965年山东省发病10万公顷,1977年河北省发病13.3万公顷,其中因病绝收2万公顷,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春小麦发病4.53万公顷,造成严重损失。小麦感病后分蘖增多,植株丛生矮缩,初期心叶出现黄白色断续线条沿...
病原为小麦丛矮病毒(北方禾谷花叶病毒),田间通过灰飞虱传播 1. **病原判断**:小麦丛矮病由病毒引起,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具体病原学名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 NCMV),国内习惯称为小麦丛矮病毒。通过比对典型症状(植株矮化、分蘖丛生)及病原特性确认。 2. **传播途径...
有些病株叶片上的叶肉或叶脉坏死,产生褐色凹陷条斑。豇豆的花器官变形,结荚量很少,其中的豆粒也会产生黄绿色的花斑。染病的植株多表现为矮小,有的病株生长点枯亡。2,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题主说他的种子很好,出苗也很好,就是没有打过农药,同穴中两株其中一株发病,而另一株完好,这正是丛矮病毒病的...
2.小麦平作,合理安排套作,避免与禾本科植物套作。 3.精耕细作、消灭灰飞虱生存环境,压低毒源、虫源。适期连片中,适当推迟播种时间。麦田冬灌水保苗,减少灰飞虱越冬。小麦返青期早施肥水提高成穗率。 4.对麦种进行拌种包衣。在播种前用吡虫啉+适麦丹+禾丰锌或锐胜+申嗪霉素进行种子包衣进行预防。
小麦丛矮病毒不但危害小麦、玉米,同时危害多种禾本科杂草,各种作物田及河旁道边杂草,消灭毒源和传毒灰飞虱是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 农业防治 1、实行轮作倒茬,避免一个模式连年间作套种。 2、提倡小麦成方连片种植,减少小块条田种植,创造不利于灰飞虱生存活动环境。清除田间、埂边杂草,减少虫源和病源。
防治小麦丛矮病的首要措施是保持田间整洁,首先进行杂草清理,消灭可能藏匿的病源。种植策略也很关键,建议实行小麦平作,避免与禾本科植物混种,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交叉感染风险。精细耕作是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来消灭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同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越冬害虫的...
小麦丛矮病的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