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丘逢甲还提倡启发引导为主的学风,模仿天津北洋学堂分班教学的做法,聘请了在汕头的英、日籍学者以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 丘逢甲故居正门,门匾“培远”二字取自丘逢甲所书的两侧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各句首字。 丘逢甲的教育改革不仅限于汕头,他还在家乡镇平县(今蕉岭县)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及东山...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
《春愁》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此诗抒写了作者回首一年前签订《马关条约》之往事时的哀痛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句警拔,撼人心魄,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作品原文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
丘逢甲(1864-1912年),名逢甲,字仙根,号蛰仙,晚年号沧海君,出生于台湾省苗栗县铜锣湾,祖籍广东镇平(梅州市蕉岭县之旧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抗日保台志士、古典诗人和教育家。1912年,丘逢甲辞世,享年49岁。丘逢甲是当时苗栗境内少数的“进士”文人之一,二战后台湾光复,丘逢甲入祠苗栗...
《离台诗六首》是丘逢甲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离开台湾之前所作。1895年4月,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开后,台湾人民群情激质,丘逢甲等人一面上书表示对清政府丧权辱国不满,一面组成抗日义军,表示抗敌雪耻的意志。丘逢甲率领义军浴血奋战,新竹一仗与敌人拼搏二十余昼夜。终因弹尽援绝而败,丘...
不可否认的是,丘逢甲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也是清末儒士阶层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存世千余首,诗中勃发出与其生平相符合的悲壮。另外,他的诗中存在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暗含积极入世意识,能够鲜明体现出自己独立人格与爱国精神,让人拍案叫绝。当然,由于丘逢甲出生于清末,清王朝即将崩塌,国家内忧外患,目睹当时...
台湾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最早开发了台湾岛。而在中国人开发台湾的千年历史里,也涌现出很多爱国的台湾同胞。今天,我们讲下台湾土生土长的抗日英雄和诗人丘逢甲。丘逢甲,汉族,祖籍广东省蕉岭县,1864年出生于台湾省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可谓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台湾人。光绪15年,25岁的丘逢甲中了进士,授任工部主事...
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村建筑,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
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台湾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他原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仓海,也称仓海先生,诗文中常自署“东海遗民”、“台湾遗民”。《马关条约》签订后,为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占,丘逢甲亲率义军,与日军抗争。护台失败后,他内渡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