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不喜欢吊丧,而人们却认为吊丧是很重要的,自己因此被那些不肯原谅我的人怨恨,甚至遭到诽谤和伤害;虽然自己猛然自责,但本性难以改变,想要降低身份顺从世俗,就会违反本意而失去真情,也始终不能得到无过无誉的境地,这是五不堪。六是不喜欢庸俗的人,却又要与他们共事,有时宾客满堂,吵吵嚷嚷地令人头痛,满屋是尘土...
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绝交书》直观地看,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止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
所以就有朝廷做官的人为了禄位,因此入而不出,隐居山林的人为了名声,因此往而不返的说法。 人与人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天生的本性,然后成全他。夏禹不强迫伯成子高出来做官,是为了成全他的节操;孔子不向子夏借伞,是为了掩饰子夏的缺点;近时诸葛亮不逼迫徐庶投奔蜀汉,华歆不硬要管宁接受卿相的位子...
《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
翻译: 嵇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获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 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您遇事善于应变,对人称赞多而批评...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嵇康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
与山巨源绝交书[三国·魏]嵇康 【作者小传】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学问渊博,而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因拒绝与当时掌权的司马氏合作,对他们标榜的虚伪礼法加以讥讽和抨击,直接触犯了打着礼教板幌子的谋夺曹氏...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言文原文、翻译及赏析_魏晋嵇康》古代汉语爱好者的小岛http://t.cn/A65pGUpC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