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去讥笑别人,不要说别人的过失,真正修行人要从这里修起!人家有好的地方,我们要赞叹,要表扬,要向他学习。人家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给人家隐藏起来。好的善的尽量宣扬,别人的缺点、过错不要显露出去,这样用心才与佛心相应!大部分人喜欢谈论是非,喜欢说...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意思是口不说他人过失,身不做违反律仪的行为,意识清净无染。出自: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释义: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口业清净,口不犯四种过,‘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先从小定和小慧开始学习。小小的定从善护口业开始,就是要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口的恶业有四种: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 妄语:说假话; 恶口:讽刺、骂人、怨恨他人; 两舌:搬弄是非,当着张三说李四,背着李四说王五; 绮语:花言巧语糊弄别人。人们很容易造口业,不知不觉中就会张...
《无量寿经》里有句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孔子也说过:“非礼勿言。”意思是说,不要随便说话,要修口德。很多人总是顺着自己的烦恼说话,不注重口业,结果福报都从嘴巴里漏掉了。嘴巴好,福报自然绵绵不断;嘴巴不好,福气就散尽了。命不好,首先要反省的就是嘴巴,管好自己的嘴巴,少造口业。 口业是最容易疏...
1.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意思是说话要谨慎,不要说别人的过错。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教诲,出自不同的经典,其中《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其中之一。2. 善护身业,不犯律仪:指的是行为举止要遵守戒律和礼仪,不要做出违反戒律的行为。在佛教中,戒律是修行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不杀生、...
《无量寿经》云:“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佛偈云:“慈悲口,方便舌,有钱无钱都做德。”你在口头上不骂人,不说粗言暴语伤害他人,这也是功德。@佛教微博 ...
这三个善,身、口、意,三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要清净自己的口业,尤其是女众啊!少说话、止语、不说话。“不讥他过”,女众最喜欢叽叽喳喳,嫉妒心强,最喜欢讥讽他人,看别人的过失,所以要学会止语呀!学习法藏比丘,不说任何人的过失;不思惟任何人的过失;不讥嫌任何人的过失;不看任何人的过失;眼里永...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经历、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的痛苦经历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它再小也不值得轻视。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借助于这些事情来修炼自己。所以,不要轻易评价他人,也不要轻易被他人评价。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净土法门法师: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做错事情应当忏悔,别人做错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称赞如来,别人有好处赞叹,别人做错事情不提,自己做错事情向人忏悔,这就是自行化他。他做错事情,他自己说出来可以,别人不能说。他的境界没有提升,时节因缘没成熟,你说他的过失,他记恨在心,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害了他...
回答:本段经文出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经)》。以下摘自净空法师开示:「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身口意」,佛为什么第一个说口?有很深的用意。我们最容易造业的就是口,口业最重要的是「不妄语」,我们有没有做到?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