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日军意图尚不明了的情况下,张学良指示荣臻“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1荣臻遂将此命令转达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人营房,均可听其自便。”2据传他还给北大营第七旅下了一条稀奇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3但中国军队一厢情愿地隐...
张学良严肃表示:“我在此声明,关于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命令,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这是不对的。命令是我下的,说我执行中央的命令,绝对不是的!我不能委过于他人,这是事实,九一八我是最大的责任!”张学良明确承认下不抵抗命令的是他自己,而非国民政府,这是对不抵抗责任最有力的澄清!
1991年5月,张学良在纽约再度回忆起这段历史,当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里演到: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话叉开:“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打...
“不抵抗”不是在历史中凭空出现,无迹可寻的,也不是张学良在九一八当晚鬼使神差地想到这个命令的,...
第一种:不抵抗。不抵抗的理由很简单:抵抗了也没用,从战术上说,南京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以国军的战斗力,无论如何不可能守住南京,也就是说,南京在日军攻陷下,必然会被攻破。与其如此,倒不如我们自己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以免敌人借口烧杀平民。
张学良后来多次从北平电告东北军,要其“极力忍耐,不准冲突”。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奉命“不抵抗”,短短3个月内,东北三省几乎全部沦陷,沈阳更是一夜间失守。张作霖经营一生的东北,就这么白白地落入了日本人手中。西安事变经过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带兵退入关内,成立华北军总司令部。随后,热河战役爆发,热河省...
这就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对侵华日军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的来龙去脉,由于张学良“不抵抗”政策的作用,北大营作为东北军精锐的第七旅万余名守军,很快就被500多人的日军击溃了,伤亡300多人,日军伤亡24人。 在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之下,不仅北大营不抵抗,在奉天城里的守军面对日军的进攻同样是不抵抗,6000多...
只是到了后来,张学良和蒋介石的想法有所不同,蒋是要“安内攘外”,张学良想“攘外安内”,于是他们二人之间有了矛盾,并且因此而引发了西安事变。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不抵抗”方针其实是蒋介石下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张学良这个人,其实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好色”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可以看出,蒋对日妥协不抵抗的态度是一贯的,极力想避免同日军作战。所以说对于“不抵抗”,蒋和张都难辞其咎,不可能罪责均归于一人,而把另一人的罪过择得干干净净,这是不客观的。从实际责任上来说,张作为东北军的统帅,东北局势的直接负责人,无疑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国家强大,...
他们的言辞令人信服,似乎证实了《铣铁》的真实性。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抵抗政策的发布者是张学良,而非蒋介石。九一八事变的发生,除了日军的实力雄厚之外,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的9月18日,在东北三省都会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这是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也是我们永远应该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