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释义 报错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出自《论语·为政》。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热搜成语 一本正经 分门别类 天马行空 安然无恙 情不自禁 振聋发聩 ...
《不惑之年》是由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吉林电视台、吉林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制作,杨晶执导,薛立业编剧,储智博、张舒云、钱洁、樊志启、赵小川等主演的都市剧。该剧于2002年在中国大陆播出。该剧讲述了关连联与20年前的爱人倪翠萍重逢,发现她为女儿倪云上大学的费用烦恼。关连联怀疑倪云可能是他的亲生孩子。当倪翠萍...
不惑之年是指40岁另附;不满周岁——襁褓; 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
A项错误,“三十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B项正确,“四十不惑”指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 C项错误,“五十知命”指人到了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D项错误,“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
不惑之年作为40岁的代称。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智 者不惑。”又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因此,不惑是...
成语(Idiom):不惑之年发音(Pronunciation):bù huò zhī nián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到了四十岁左右的年龄,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悟,不再为一些琐事而困扰,心境豁达,不再迷惑。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惑之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人到了四十岁左右的年龄,经历了一定的生活阅...
不惑之年的意义 不惑之年指的是人到了接近四十岁或四十岁的岁数。 不惑之年通常指的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已经在事业上有一定的成就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生活也相对稳定,子女可能已经进入学校或者开始独立生活。在这个阶段,人们应该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方...
解析 C “不惑之年”出自《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A选项(20岁)未出现在经典年龄代称中; - B选项(30岁)对应“而立之年”; - C选项(40岁)是原文直接对应的年龄; - D选项(50岁)对应“知天命之年”。 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