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如果从世俗层面来理解,把它看成是处世智慧的话,那么要做到所谓的“无争”和“不害”,就要为人谦逊,抑制自己过度的私欲。因为“争”和“害”背后,大抵都是“私欲”在驱动。“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首先是在展现“自然而...
综上所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老子对于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的理解和追求。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的世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为而不争”,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天之道,利而不害”的思想也为我...
最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塑造理想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我们应该追求谦逊、宽容、平和的人格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通过不断地内省和实践、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德我们可以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道德经》中的“天之...
不害人,也不轻易帮助别人,就算是好人,就算是善良的人。如此底限,竟然没有几个人能办到。是不是职场的悲哀?监督机制不明确,监督力度不够,只是凭借道德引导,似乎不是什么好办法,反而显示出了封建统治中的以德治国的弊端。不管是官场还是职场,抑或是社会,都要有制度约束,有人监督,要是制度本身不错,而...
1、老子眼中的道:无所不包,利万物而不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这句话是《老子》三十二章里面的一部分,大抵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把握了大道的法象,天下归往,(因为循道而为),所以来归不会受到伤害,继而显得一派平和、安全、康泰。这句话的理解难点在于对“执大象”中“象”的理解。关于...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简单做一下注解 执大象,执:坚守。大象: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象,大音,大方,在道德经里面,都是用来喻道的。执大象,意即坚守大道。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道德经第14章里面说,视...
申不害叫申不害,而不是叫京不害,这说明什么?这足以说明这个“京”根本就不是申不害的老家!那么,申不害的身世到底是怎样的?他到底从何而来呢?现在,终于轮到申公豹登场了!03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申公豹,准确地说,申公豹的原型,是商周之际申族的最后一任酋长!申族是一个以“申”为图腾的古老部落!...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利:有利、利于。害:妨害、伤害。上天的规律,有利于万物而不去妨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有所作为但不为了自己去与百姓争夺。天道无仁无义,客观恒久地运行着,它没有偏爱,只是默默地滋养着万物,而不会妨害它们。统治者的治国之道,要遵循“无为而治”,也就是“为...
循此而往于天下,自不害天下,且无往而不利天下,故能得自安、自平、自泰之象。内之而身心性命之...
“天之道,利而不害”,意思是说,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而不会对万物造成伤害。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春夏秋冬,都是为了滋养万物,而非为了毁灭万物。“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思是说,圣人的行为准则是积极地去做事,去帮助他人,去为社会做出贡献,但不会为了个人的名利而与他人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