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失锱铢"为比喻,锱铢为最小重量单位,引申为决策的精准无误。3. **第三句**:需结合历史背景与代词指代。 - "奉天所下书诏"需点明德宗避乱奉天时发布的政令; - "多贽所为也"的"多"表明因果关系,强调陆贽的贡献是核心得分点。各句均完整呈现原文语义,并匹配分值对应的细节要求(如第③句侧重...
——唐· 杜甫《偶题》 锱铢 锱铢(zīzhū) 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trifle 奈何取之尽锱铢。——唐· 杜牧《阿房宫赋》 苏辙名句,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⑧于神,其偻丈人之谓乎!”(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注】①疱偻:脊背向前弯曲。“疱偻者”即驼背的人。②承:(用长竿)取物,这里指用竹竿粘。③蜩:蝉。④掇:拾取。 ⑤道:方法。⑥累丸:堆叠弹丸。⑦锱铢: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此处指机会...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6)。其痀偻丈人之谓乎(7)!” 【注释】 (1)痀〔gōu〕偻:驼背。承:用杆去粘。蜩〔tiáo〕:蝉。 (2)掇〔duō〕:拾取。 (3)失:失误。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此喻极少。 (4)厥:通“橛”,竖。株拘:即“株枸”,树根盘错...
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小提示:"纷纭世事不著耳,得失岂复分锱铢。"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世事得失纷纭锱铢 全诗 原文拼音版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四)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向偻者承蜩①,犹掇(duō)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④;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侏枸⑤;吾执臂⑥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①。吾...
丈人承蜩(6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2);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3)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
(10分仲尼适楚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向偻者承 ,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①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五六月,累④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⑤;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枸⑥;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⑦,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