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发音:bù zuò bù xiū 成语解释:谓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俺如今拚的个不做不休,这就是至诚心为人为彻。”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
视为“二不休”的真正含义,而并不是所谓的“不做不休”。三不猴 猴子经常会做三个动作:用手捂嘴巴、捂眼睛、捂耳朵。故“三不猴”的意思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打个比方就是:一个公司的高层正在开会,作为公司最底层的员工便不能把...
1、不做不休,汉语成语,拼音为bù zuò bù xiū,意思是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2、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俺如今拚的个不做不休,这就是至诚心为人为彻。”3、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一不做,二不休(拼音:yī bù zuò,èr bù xi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复句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唐代赵元一《奉天录》。“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分句。成语出处 “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
一不做二不休,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bù zuò,èr bù xiū,指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释义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出处 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唐代张光晟随朱泚叛乱,败后,光晟杀朱泚,向前来征讨之李晟投降,仍难逃...
不做不休,猜一个数字——答案:12。一不做二不休 【读音】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解释】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成语解释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成语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成语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例子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茅盾《子夜》七) 英文...
不做不休释义 【意思】: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俺如今拚的个不做不休,这就是至诚心为人为彻。”不做不休成语接龙休戚与共→ 共枝别干→ 干浄利索→ 索隐行怪→ 怪雨盲风→ 风飡水宿→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题目】求助小伙伴,帮忙看看这题的解法,多谢5.(★★★☆)补充下列谚语。(1)()不做,()不休。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答一不做二不休考查知识点:解释词语思路分析与延伸:一不做二不休:指要么不做,做了就 反馈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