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不仕,这是孙思邈一生中最大的特点。因为,孙思邈始终觉得,如果进了宫,那么自己的局限性就变大了,他心怀天下苍生,所以宁愿一辈子扎根在民间。只有在广阔的天地中行走过,孙思邈才能明白,人在宇宙和世界中的位置。他不愿意做官,不愿意困在方寸之地,不愿意为帝王将相服务,是因为,孙思邈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
历代文人一直在打造一个陶渊明神话,他们只喜欢隐逸的陶渊明,而不喜欢出仕的陶渊明,甚至以出仕为原罪,以至于宋人叶绍蕴以害怕桓玄逼迫,保全性命“不伤生”的理由为陶渊明出仕辩护,这都是书生不懂政治的迂腐之见。其实陶渊明的仕与隐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诗人兴会,更是躬逢乱世之际的政治决断。陶渊明的出仕,说明了他的认同,...
“不仕”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没有正式职业、没有功名进身的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功名利禄是人们追逐的最高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成为官员、没有拿到功名,往往会被社会视为“不入流的人”,并难以得到正当的社会地位。所以,“不仕”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无用之人”,没有实际价值。但...
明初文人多不仕的三种理由 以上介绍的是“明初文人多不仕”现象的两种理由。一种宁肯被朱元璋杀掉也不为官的是“不忘故国”元朝遗老遗少。“忠君”与“恪守君臣大义”,是儒家一直提倡的。这些人正是抱着“忠臣不事二主”的心态拒绝朱元璋的征召。如果不是实在是缺乏人才治理天下,朱元璋其实也不愿意用这些元朝...
郭泰,东汉名士,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后世称“郭有道”。他因“不仕不隐”的独特风姿,而在当时享有盛名。那么,何为“不仕不隐”呢?简单来说就是:不出仕,所以官府辟召,他从来不应命,但是也不隐逸,而是选择闭门授徒,然后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影响朝局的目的。郭泰的这种为仕方式,可谓是“独树一帜”...
颜回不仕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憻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
我今天说的隐士,是宋朝的林逋,他才是真正的隐士,不贪名利,不慕富贵,不贪恋人伦欢乐。或许他对社会彻底失去希望,所谓心死莫大于哀,这大概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林逋是谁?乍一看名字,好像有点陌生,但是要提到他所写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首咏梅诗,那可是家喻户晓。林逋,字君复,生...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出名,终身在乡村爲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皆不可称爲隐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
庄子主张的是,社会值得,就去做;不值得,那就隐身,去泥地里打滚。历史上一直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天下的读书人,也都以入朝为官,为天子分忧而作为光宗耀祖的荣耀。庄子显然另有想法。图|图源网络©️ 在《杂篇》中,庄子讲述了颜回不仕的故事。颜回很有才干,品德也高尚,但一直拒绝出仕做官。孔子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