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蜀组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岩层结构上。下部部分为浅棕红色和棕黄色的粉砂质粘土,夹杂着少量粗砂。这部分地层颜色以浅棕黄色和灰黄色为主,包含着含有铁锰的小球,以及细砂和粗砂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底部可见灰白色的淋滤条纹和豆状的铁锰质沉淀。这些特征反映了该地层的地质历史,包括气候的变化,...
下蜀组粉质粘土主要由冲积、洪积成因形成,颜色为灰黄或褐黄色,质地均匀,主要以黏粉粒含量为主。其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约占30~35%,此外,还含有石英20~25%,长石18~23%,以及伊利石/蒙脱石5~10%。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下蜀组粉质粘土的颗粒以粉黏粒为主,含量超过90%。其塑性指数Ip为16~23,液限wL约为40%...
《江苏省西南部雨花台组、下蜀组研究》是由江苏省地矿局区调大队担任第一完成单位,由邵家骥、黄姜侬、杨忠元、刘志平担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项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对与雨花台组有关的砂砾石层和玄武岩经研究,在砂砾石层中发现了一批植物和哺证实了雨花台组是晚于洞玄组、六合组及黄岗组的又一套沉积砾石层,世...
6月28日上午,句容市人大代表下蜀小组开展小组活动,调研下蜀镇临港工业园区企业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现状。 代表们实地走访了立邦项目建设现场和中圣板带生产车间,采取“听、看、议”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和企...
下蜀组是我省西南部丘陵区广泛分布的一个地层单元,以长江两岸出露厚度大且层次清晰.为探讨其时代,形成环境及古气候特征,近几年我们对南京老虎山,宜兴张渚及苏皖交界地区的来安县王集三个剖面系统采集了孢粉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工作.现根据孢粉资料,结合岩性,古地磁,热释光测年等资料,对下蜀组的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进行...
2023年下蜀镇党委认真落实市委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旗‘镇’红”“‘句’力争先”提升行动要求,主动聚焦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始终奋勇争先。有关经验做法在新闻联播、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刊登采用11篇,相关稿件被《镇江组工信息...
该区下蜀组磁化率曲线呈波峰,波谷旋回特征;黏土矿物以 伊利石为主,个别层位以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为主;粒度以粉砂为主,个别层位以粉砂及中粗砂为主.下蜀组沉 积期间存在多次寒冷干燥到温暖潮湿的气候转换,整体为寒冷干燥气候的风成沉积,受古地理位置影响,沿江局部 地区夹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长江水系冲积沉积....
南京板桥——三山矶的"下蜀组"内,含有丰富的钙质结核.经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钙质结核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并有石英,长石,水云母,蛭石,绿泥石等伴生.腹足类化石作氨基酸外消旋分析,其时代为18,468y,可与老虎山等地 14 C测年对比.它的形成受下列条件控制:(1) 原始黄土中CaCO 3 含量高:(2) 黄土中...
下蜀组是1932年李四光、朱森命名的土壤层,有三层,上部为浅棕黄色,中层为细砂及少量粗砂,下部为浅棕红色。中文名称 下蜀组 时代 Qp3 命名 李四光、朱森,1932年命名为下蜀土,李毓尧等,1935年称为下蜀系。特征 下蜀组下部为浅棕红色、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及粉砂和少量粗砂;上部为浅棕黄色、灰黄色粉砂层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