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夏县东下冯夏商时期遗址 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北,是目前晋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夏商聚落之一,是探索夏文化,研究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遗址。在“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安排下,2020-2022年,持续对该遗址进行...
东下冯遗址位于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这里发现了灰坑、房屋、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迹。出土物包括陶器、骨器、蚌器、铜器、石器、卜骨等。 景点附近 美食 景点 购物 金鑫大酒店自助餐 5.0 分 8条点评 ¥148/人 自助餐 单...
并且营建有二里岗文化早期城邑,这表明:商朝人对于洛阳盆地的夏文化维持了原貌,而对东下冯的夏文化则采取了“干涉”和震服,这也是晋南的夏文化出现了商文化遗存,而洛阳的夏文化却未见二里岗商文化的区别所在。
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 选自《考古学报》1983年0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 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城北约17公里的东下冯村。此地东倚中条山,北枕鸣条冈,在山麓下的平原地带。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属于东下冯遗址的西区,在村北青龙河南岸的台地上。沿河两岸尚有...
挖掘夏代人居住的土窑洞——参加夏县东下冯遗址发掘记 戴尊德 《文物世界》 2005年 山西夏县城北15公里的中条山下,青龙河畔,有一片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土地——东下冯遗址。这里曾经是4000年前夏代的先民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缔造夏文化的地方。自从河南二里头文化经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夏文化以后,作为我省的夏县...
首先,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有诸多共性。从陶器看,二者均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流行绳纹、附加堆纹以及器口装饰花边和鸡冠耳鋬作风。三分之二的器物二者共有,这些器物有深腹罐、花边深腹罐、鼎、大口尊、瓮、盆、甑、平底盘、盉、爵、四足方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的方鼎)、双腹盆(东下冯...
近年来,下冯家庄村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党组织引领,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下冯家庄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秀延街道下冯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杨森 我们这个集体经济,这就有六棚樱桃,还做了一个30.8千瓦的光伏电站,那个一年也能收入...
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石斧外范 东下冯遗址,系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运城夏县城北15公里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至前1500年,距今3500年—3900年。这处著名的古文化遗址出土遗物有石、骨、铜、陶等不同质地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
东下冯遗址一、二期遗存很少,未见文化层,也未见铜器和冶铸遗物,三期遗存数量激增,铜器和冶铸遗物也于三期时同时出现。三至六期出土铜器计有爵1,刀6,凿2,镞21,残铜器3,共33 件。出土10 件石范中,除2 件不明器物范外,有斧范6 件,镞、凿、斧多用范1件及凿范1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