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读音为xià xiā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是到乡间去。解释 1. 偏远的乡间。2. 到乡下去。3. 指知识青年到农村进行劳动锻炼。出处 1、宋苏轼《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官吏欲差舡载米下乡散糶,即所须数目浩瀚,恐不能足用。”2、清张惠言《书左仲甫事》:“其年有冬,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
从结果来看,“上山下乡”运动确实给农村带来了足够的生产力,也整体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外部危机 除了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闲散人员增加和社会治安不稳定以外,我国当时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也是推动上山下乡运动的一大原因。1958年,自“共同舰队”和长波电台事件以后,我国同苏联的外交关系开始急剧恶化,“中苏蜜月期”从...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显然,“上山下乡”运动的确符合中国的实际发展需要,可以解决“有知识者不从事生产和实践,从事生产者缺乏知识”的尴尬窘境。正如温铁军所言:“上山下乡运动是和平度过发展阶段的最优解。”也正是有了上山下乡的经验,温铁军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才会进一步靠近群众。在后...
知青下乡,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指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国家为了解决城市就业压力、培养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目的,有组织地动员和安排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地区参加劳动和锻炼的一项国家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知青下乡政策实施了约27年时间,大...
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巅峰,大批的城市青年涌入农村,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独特记忆,也是属于中国的特殊回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就“为什么当年中国一定要上山下乡”展开了自己的分析。这一决策背后的考量,远不止锻炼年轻人的意志这么简单。上山下乡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为...
首先,上山下乡运动是新中国应对经济困难和政治动荡的一种尝试和实验。在当时的情况下,城市就业压力巨大,而农村则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但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通过上山下乡运动,国家希望将城市的知识青年转移到农村,利用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缓解...
不过要指出的是,一开始上山下乡并非强制性政策,只是部分人自发的行动,直到特殊年代的到来,局势就产生了变化。1966年大运动开始后,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高考停止让很多学校出现了学生滞留的情况。原本学校是要为毕业学生分配工作的,但整体混乱之后,可分配的岗位有限,学生就滞留得越来越多。加上当时运动逐步...
《下乡》,kamiyasann,年下 甜文 轻松,主角:陈扬;骆开宇 ┃ 配角:一众人等 ┃ 其它:甜|最新更新:2020-09-18 13:12:14|作品积分:2015709
毛主席得知苏联的这一做法之后,首先对这一做法表示赞同,同时也表示我们也可以向苏联学习这一方法。毕竟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经验最丰富、体制最健全的国家,青年下乡的这一举措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毛主席所以从1955年开始,北京的第一批青年人向北京青年团和市委提出申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