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火相传社会实践队 安徽外国语学院“辛”火相传社会实践队前往亳州市利辛县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 了解到利辛县积极响应省委“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把肉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2024 年 7 月 6 日至 7 月 17 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国防预征班在信宜市钱排镇,以“红色铸魂百千万,青年担当振李乡”为主题,开展青年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青春志愿营”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钱排镇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送教...
三下乡活动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下乡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
青春作伴好下乡 编者按:“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广东“三下乡”范围涵盖文化、科技、卫生,青年把农技、法律、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身边,助力农村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时时可见这群“青春面孔”的拼搏热情,为乡村建设带来新能量,注入蓬勃...
知青下乡,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指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国家为了解决城市就业压力、培养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目的,有组织地动员和安排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地区参加劳动和锻炼的一项国家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知青下乡政策实施了约27年时间,大...
知青下乡是在1968年开始的,当时国家启动了“上山下乡”运动,旨在调节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最初是由学校和团委组织,后来逐步转移至地方和农村单位进行管理。知青们通常被派往农村,参与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在整个运动中,知识青年们被视为“新社会”的代表,他们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青年教育都...
上周一,我们分享了十多位年轻人决定给自己的城市生活按下暂停键的原因。那他们为什么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去乡村学种地,过一种更加劳力,更有挑战的生活呢? 以下是几组有代表性的回答。其中有几位已经启程,准备在实习农场开启接地气的新生活。 祝福食通社2023级“生态农业实习项目”的伙伴们,在土地和自然中,在劳...
不过要指出的是,一开始上山下乡并非强制性政策,只是部分人自发的行动,直到特殊年代的到来,局势就产生了变化。1966年大运动开始后,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高考停止让很多学校出现了学生滞留的情况。原本学校是要为毕业学生分配工作的,但整体混乱之后,可分配的岗位有限,学生就滞留得越来越多。加上当时运动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