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以青松与尘埃、云和泥土作为比喻,形容自己在品德、地位上与崔中丞(即崔瓘)的悬殊差异。青松高洁,立于山上,而尘埃卑微,遍布陌上;云在天,泥在地,两者相隔甚远,犹如天地之别。诗人以此自谦,认为自己与崔中丞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颔联:“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诗人进一步抒发感慨,指出世间...
(1)颔联,意为:天下人都嫌良马瘦弱,唯独崔中丞却不弃贫困潦倒的卧龙。颔联通过说唯独崔中丞不弃贫困潦倒的卧龙,道出了做人要不盲从世俗,不以外在(地位)识人。(2)颈联,意为:瘦弱的良马不会为千金而改变心性,十分看重诺言,为了一句诺言能牺牲生命。诗人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道出了做人要不失本性,信守...
上湖南崔中丞 [唐代] 戎昱 韵脚:"真"韵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1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标注 翻译 拼音 《上湖南崔中丞》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弃:一作厌...
但是崔中丞却没有嫌弃“良马瘦”“卧龙贫”,一边是“尽嫌”,一边是“不弃”,而尽嫌的是“举世”,不弃的则只是“唯君”一人。这样,就在世人与崔中丞的强烈对照中,见出了崔中丞不同流俗的慧眼,赞颂了他的识拔人才。这告诉我们要有慧眼识人的能力,不以外表轻易评价他人。颈联“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
《上湖南崔中丞》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上湖南崔中丞”中的“上”在古代文献中通常表示“呈上”、“献上”,即诗人将这首诗作为礼物或敬意呈献给崔中丞。崔中丞,即崔瓘,当时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湖南,则指的是当时的潭州地区,即现今的湖南...
上湖南崔中丞全诗的解释 《上湖南崔中丞》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该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湖南时,遇到了当地的崔中丞,通过崔中丞的引导,诗人感受到了湖南的美丽和人情味,对崔中丞也产生了感激之情。下面对全诗进行逐句解释。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崔中丞带领诗人登高远望,看到苍茫的江水向远方流去,...
上湖南崔中丞① 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注】崔中丞,即崔瓘。崔瓘时任湖南军政长官,戎昱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瓘的幕僚。 知识点 ...
唐—戌昱《上湖南崔中丞》#唐诗 #硬笔书法 #练字 @DOU+小助手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于2024122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9.7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上湖南崔中丞戎昱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首句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这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