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一款饮料的“营养选择”分级要看它的“短板”。举个例子 某饮料的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ml,因此非乳源性糖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g/100ml,因此饱和脂肪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最终,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C级。总的...
上海疾控中心解释称,一杯饮料的最终评级看的是4项成分中的“最短处”,即选最低等级作为最终分级。比如,尽管一杯饮料的反式脂肪酸和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但非乳源性糖等级为C级,最终该饮料的综合评级也只能为C级。 上海市疾控中心对现制的122款...
上海的营养分级主要是:在饮料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出现了营养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的分级标识。分级标识通过考量饮料在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等方面的含量和使用情况,基于综合判定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评级,可有效提高消费者选择的便利性。上海的朋友看到这个标识了吗?这是上海市为了帮助消费者更...
此外,餐饮现制饮品根据杯型、加糖、加冰等差异,同一产品的分级跨度可达3级,即使门店员工也很难清楚说出实际分级。实地调研还发现,门店员工不仅不会引导消费者选择A/B级产品,甚至还会出现误导的情况。围绕消费者的调研主要考察其对饮料“营养分级”标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结果发现,口味、价格、配料成分是消费者...
最新:上海试点饮料“分级”!A、B、C、D四个等级,该怎么选才更健康?来源:上海发布、市疾控中心等 本期编辑:凌睿 上观号作者:申工社
3月底,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其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级别共分为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级递减,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标识。如果按照分级的标准,一瓶常规的可乐可能被分在C等级,一瓶0卡无糖的可乐可能被分在B等级。截至目前,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仅在上海试点,参与试点的...
(文/解红娟 编辑/马媛媛)饮料行业进入“健康化”时代。近日,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据悉,首批参与分级的饮料企业目前已经评审完毕并公布,第二批评审结果或...
该提示采用ABCD四级分级标识,按照推荐程度从高到低排列,旨在帮助消费者迅速而简便地识别饮料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以及非糖甜味剂。上海市疾控中心进一步阐释了评级标准。他们指出,一杯饮料的最终评级取决于其中4项成分中的“短板”,即以最低等级作为整体评级。例如,即便某饮料的反式脂肪酸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