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您带来的是上海统战经典案例第11集——《上海文化界统一战线形成》。从新文化运动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文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1927年冬,一批共产党员团结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革命作家,如郭沫若、成仿吾、蒋光慈等,鲜明地提出“革命文学”口号。这个口号得到因大革命失败而苦闷、彷徨的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和响...
田汉、袁殊、沈端先(夏衍)、顾凤城、郑伯奇、穆木天、沈起予等43位左翼作家和进步文化人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本侵略之暴行,并庄严宣告:“我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反对强加于中国民众的任何压迫,反对中国政府的对日妥协,以及压迫革命的民众。
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于1937年7月28日,由蔡元培、潘公展、厉麟似、胡愈之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是当时抗日救亡团体中最具影响的组织。该协会在抗战中积极组织和领导上海文化界人士和上海人民为揭露日本罪行、奋起抗敌而努力,通过一些有知识、有见解、有号召力的文化界人士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抗战宣传,...
在阿罡看来,巴金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利用好现有平台,让这个平台有更多不同形式的文艺创作聚集于此。“无论是它是话剧也好,电影也好,文学也好,只要能够是体现我们上海这种海派这种文化的,我觉得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巴金图书馆是将于2025年建成开放的上海文学馆的馆中馆,以后上海文学馆内部会设有剧场,也会为文艺...
1937年,结束10年流亡生涯的郭沫若,在风雨摧城之际,重新登上了上海的政治舞台。郭沫若的归来,成为上海最重大的新闻。可见,上海知识界面对亡国的战争,呈现出与北平完全不同的举动。与北平文人的仓促撤离相比,上海知识界极富斗争性。可见,上海文化界要比北平知识界,热闹得多。非常明显,北平的策略是往后方撤,...
通商开埠和租界辟设,促使上海成为西学传播的中心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 上海兴办新式学堂的风气在全国最为领先,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的新闻出版中心。传播西学的译书机构在上海纷纷设立,向国内传播西方的知识文化与改良主义思潮。 务本女塾,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澄衷学堂,是中国第...
”在上海文化界党员干部看来,文化工作要始终把“群众”二字放在心中。“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再一次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上海图书馆迎来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和东馆即将开放的新的发展契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上图将努力提供以图书借阅为基础...
此刻的上海文化界,几乎所有学者都放下手头的本职工作,甚至包括原来已计划好的重要工作,全部停下来,全情投入到了“抗战”的宣传当中。就连曾被左翼作家反对的幽默派代表林语堂和陶康德,他们都在8·13之后,创办了自己的抗战特刊,呼吁抗日。另外,还有一些通俗的文学作家,就是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卿卿我我、哥哥妹妹...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界群众救亡运动蓬勃兴起。1937年7月28日,上海文化界500余人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简称“文救会”),推举蔡元培、潘公展、胡愈之、矛盾、巴金等83人为理事。协会成立后,即向当局申请注册,取得当局核准,成为具有合法地位的最早的群众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