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感受上海孤岛的辉煌与悲哀。孤岛的形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8月13日,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全面进攻,引发了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了日军的疯狂轰炸,展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但由于实力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最终无法阻止日军的步步逼近。11月12日,上海...
其实,“孤岛”现象存在的时间并不算长,从1937年至1941年的4年间。之所以称为“孤岛”,那是因为当时日方的势力,还不能完全控制租界范围,日方毕竟要顾及到法、英的力量。所以,在孤岛内有一部分中国人在暗中活动,但不能有大动作。另外,当时租界内还有一项规定,就是在孤岛的所有刊物,不准出现像“日寇”、...
日军当日即进驻上海租界苏州河以南区域,上海全市至此全部沦陷,孤岛时期结束。 孤岛时期的上海在经历短暂低迷之后,随着资金流、人流与物流的大量涌入,加之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和内外交通的畅通,金融业、房地产业、轻工业、娱乐业等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畸形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日本当局并不满足这一现状,想方...
孤岛时期,指的是抗日战争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因上海市中心为公共租界中区、西区(时因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工部局已无力管辖,但不算做沦陷区)和上海法租界,而日本因未准备好和欧美各国开战,所以日军尚未能进入,若进入即视为战争行为,因而形成四周都为沦陷区所包围的情形,形似“孤岛”。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41年12...
1937年的上海,那可不是吃蟹赏菊的好时候。淞沪会战一打响,苏州河以北直接沦陷,南边的租界,哎,成了“孤岛”。说是孤岛,听着好像世外桃源,其实就是个大型难民营,挤满了逃难的人。繁华?不存在的。一个叫饶世和的美国记者,扛着相机到处拍,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孤岛”时期的照片。照片里的上海,那叫一个...
总之,接下来整整四年时间,“一星期经济菜单”几乎每周与读者尤其是主妇们相伴随,在快速获得认可的同时,关注度日益提升,作者与读者间互动不断,成了上海“孤岛”时期长盛不衰的品牌栏目。有道是,“孤岛居,大不易。”正如名士钱士青撰七古头四句所称:“一自烽火漫中原,孤岛避乱若桃源。人口骤增土地狭,衣食...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从那时起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到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五年间,史称上海孤岛时期。当时,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利用英法美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些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继续...
(1)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段时期,上海租界尚未被日军占领,人们称其为“孤岛”时期。 (2)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地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利用“孤岛”的特殊条件和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商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
摘要:上海“孤岛”时期的图书出版紧紧围绕“抗日救亡”主题,迅速反映局势变化,针对性强,表现形式灵活,宣传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资本论》等大量精品图书,鼓舞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抗战信心,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感受上海孤岛的辉煌与悲哀。 孤岛的形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 8月13日,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全面进攻,引发了淞沪会战。 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了日军的疯狂轰炸,展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 但由于实力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最终无法阻止日军的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