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出自《论语·子张》篇,引述了曾子的见解,展现了一位圣贤后学对领导者的道德要求和对民众情感的深透理解。 首先,这句文言文的背景是孟氏家族委任新的官员阳肤作为士师,曾子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在这段历史背景中,孟氏...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的意思 文言文《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注释】 (1)阳肤:曾子的学生。 (2)矜:怜悯。 【翻译】 ...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⑤,则哀矜⑥而勿喜!” ①孟氏:鲁国孟孙氏;②阳肤:曾子的弟子;③士师: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④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思想家,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谦恭,以孝著称于世;⑤情:实情,实况;⑥矜:怜悯,同情; 【译文】孟孙氏任命阳肤为士师(执掌禁令刑狱的官),阳肤...
曾子说得很明白,导致人们铤而走险,以及犯罪率大量升高的原因是“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居于上位的统治者胡作非为,在这混乱的世道中,老百姓离心离德已经很久了。世道混乱,民不聊生,正是这种困境才迫使老百姓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其实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让他们安安稳稳地生产、生活,有饭吃...
“上失其道”出自宋代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上失其道”全诗《拟孙权答曹操书》宋代 苏轼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
小提示:"若上失其道,国丧其纪,"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国丧:旧指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丧事,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宴乐婚嫁,以示哀掉。 小提示:"若上失其道,国丧其纪,"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国丧
历史典故>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上:指在位者。 当政的人不按正道行事,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 意谓在位者不能以身作则,就会失去民心。语出《论语.子张》:“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后汉书.孔融传》:“末世陵迟,风化坏乱,政挠其俗,法害其教。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
声音简介 19-19【原文】上失其道,民散(sǎn)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曾子说:“如果统治者丧失了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真实情况,就应当怜悯和尊重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 ...
解释:统治者丧失道义,民心已经离散很久了!【原文】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注释】阳肤:相传是曾参的七名弟子之一。矜:怜悯。【大意】孟氏任用阳肤为狱官,阳肤去向曾子请教。曾子说:“统治者丧失道义,民心已经离散很久了!如果...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理解: 释义:这段话出自《论语》,其中孟氏向曾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曾子表示政府失去了正确的道德标准,导致民众分裂和混乱。他建议如果能够理解民众的真实感受,应该以哀怜之心对待,而不是因为某些小事而感到高兴。 解释:这段话表达了曾子对于政府失去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