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河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还经历了多次的河道疏浚。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进一步改善河道生态,保障行洪排灌,减少水患灾害,对上塘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同时,还对周边的水系支流进行了综合整治,并兴建了多座翻水闸、节制闸等水利设施,从而有效完善了水利系统,为上塘河的未来发展...
上塘河,作为杭州历史上第一条有据可查的人工开凿水道,其起源可上溯至秦代,距今已有逾两千年的沧桑岁月。在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后,为了沟通太湖流域与钱塘江,秦人从由拳(今嘉兴)开始,向南延伸至钱塘(今杭州),修建了这条陵水道。这条陵水道的南段,即上塘古运河,亦被后人誉为“秦河”。历史变迁与作用...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上塘河,又名上塘运河,上塘河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最早由秦始皇开凿,俗称秦河。上塘河位于杭州市区东北,源自施家桥,从杭州城区丁桥镇进入余杭境内,穿越星桥镇、临平镇,至施家堰进入海宁,经海宁盐官镇进入钱塘江,全长48公里。 秦时称作陵水道,...
上塘河上还有一处有趣的古迹,叫“河底通河”,俗称“河里河”,原西茆桥南北堍,上塘河之底有一石笕,南接曹家渠,北达龙王塘,使曹家渠水可泻于下河,而不与上塘河纠缠。 传说是当年河北华严寺的和尚,不许河南明因寺尼姑的污水排在上塘河,而促使女人们想出的好办法,这当然是一则饭后茶余的笑谈。石笕其实是...
上塘河是杭州地域内有史籍记载的第一条人工开凿水道,其建造源头可追溯至秦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修建沟通太湖流域与钱塘江的陵水道,北起由拳(今嘉兴),南接钱塘(今杭州)。历史上这条陵水道的南半段,即上塘古运河,又被称为“秦河”。曾经...
21种鱼类、116种水生物……上塘河“水世界”越来越丰富 上塘河,又名上塘运河,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最早由秦始皇开凿,俗称秦河。河道全长48公里,河面宽30-50米,最宽处70米,流域面积245 平方公里。经过近年来的整治与养护,河道景观面貌焕然一新,水质质量稳步回升,包括鱼类等在内的许多水生生物开始...
近日,描写上塘河畔成长往事的散文集《静静的上塘河》引发读者热议。该书由临平本土作家彭丽芬创作,书中描写的草木山川、乡情民俗勾起了许多临平人的儿时回忆。上塘河与书 地处温婉的江南,临平总也绕不开水。正如彭丽芬在书的开篇中写道:“临平的美,那是浸润在水中的美,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
印象上塘河 上塘河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秦朝,只不过当时叫陵水道,俗称秦河。隋炀帝时期,京杭大运河开凿,上塘河位于运河的南端;到唐朝贞观八年(634年)于海宁筑长安坝而成上河;宋代,上塘河亦称浙西运河。由于当时汤村(今乔司)一带均为盐场,食盐运输全靠上塘河,因此上塘河也叫运盐河。至明朝洪武年间,...
上塘河途经长安镇,秦朝便在此地设桑亭,辖十里,以维护陵水道。长安古镇有名有姓,就从秦时明月开始。一直到元末之前,上塘河,就是京杭大运河江南段的主干道。舟楫相连,终日不绝,其繁忙程度,犹如今日之上塘高架。长安古镇这个地方很特殊,正好处于上河、下河的交接区域。上河,就是上塘河;下河,就是...
海宁市上塘河灌区,作为杭嘉湖平原上典型的河网灌区,其实际灌溉面积广泛,高达10.50万亩,并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效领跑者灌区。该灌区以卓越的水效为目标,持续推动节水工程的建设与渠系配套的改造。通过精心布置的小型闸站和泵站作为二级提水点,灌区构建了“四源四首六排”的灌排骨干工程体系,成功实现了“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