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是一句源于中医学的格言,意指最高明的医生注重预防疾病,而普通的医生则专注于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 1.上医治未病:强调预防保健。古代医者认为,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产生。 2.下医治已...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未病”、“欲病”、“已病”,指出了疾病发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如果用数字分级即0/1/2三个级别。 这句话核心的意思是:高明的医生在人们未生病时就给予调养,使疾病不易发生;平庸的医...
《黄帝内经》有载,“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后来,孙思邈在此基础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医(
上医治未病的含义 “上医”最早见于先秦散文《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大概意思是说:真正高明的医生,首先要精通大的规律,能够治理国家;其次才能诊疗人的疾病或者处理更细微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医生的管理者,亦官亦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中医历来主张防大于治。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张仲景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写成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十分有影响力的光辉医学典籍。它确立的“辨证...
这句话最早出自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其中这样描述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具体指的什么呢?就是说:最厉害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中等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一般的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 另外扁鹊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也说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其实这个观点和现代...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题记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指最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作前就把它制止住了。这种“上医”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注重事先,注重平时保健养生,并且要求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后悔莫及。所以,这里的“未病”既包括心...
上医治未病,在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中医治已病,善于运用恰当疗法。下医治病晚,常面临棘手难题。上医治未病,注重心理调节防生病。中医治已病,精准诊断找病因。下医治重症,拼力一搏寻生机。 上医治未病,倡导合理饮食保健康。中医治已病,依据症状开药方。下医治绝症,冒险尝试新手段。上医治未病,通过运动增强体质。
《上医治未病——上医人送瘟神、降疫魔、讲卫生的历程》是201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俞顺章。内容简介 本书书名中的“上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高明的医生”的代名词,“上医”治“未病”,是中国古代医学哲学思维的精华;第二层是“上海医学院”的简称。“上医”(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