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一规律,一般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幅对联的上下联,即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联。比如,原来商铺开张的一幅老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上声,也就是三声,“江”,阴平,也就是一声。显然,海字句就是上联,而江字句就是下联。再比如:“天增...
一、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
4.万里长征人未还,更上一层楼。万里长征,人未还家,苦尽甘来,更上一层楼。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不见君来,雪上空留,马行处处。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时。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好景,君须记取,最...
它是指一句话或一段文字的前后两部分在意义、语法和韵律上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对比或衔接的关系。上下联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组合成一首诗、一篇文章或一段对话。常见的上下联形式包括对仗、反义、夸张、旁征博引等。 2. 上下联的起源与发展 上下联作为一种文艺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学中的对仗、对联、...
所以,关于春联的张贴方法就是,上联要贴在大门的右侧,下联要贴在大门的左侧,横批贴在春联上方的中间位置。按照音韵平仄区分。在古代,春联是很讲究音韵格律、音调平仄的,可以说非常难懂难学,很不容易准确把握。但是,如果我们要想用这种方法来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的话,只要看春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即可。春联大多...
因此,区分上下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例如:“时光荏苒,人寿日长,春满宇宙,幸福满门。”其中“受”(shòu)是斜声,故此联为第一联; 而“男”(mén)平声,故此联为下联。有的对联不严格遵循层次、层次的规则。但实际上,古代的平斜声与现在的平斜声还是略有不同的。 有时仅靠俚...
上联下联 对于春联上、下联的判断,其实很简单:上联结尾的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结尾的字必须是平声。这个原则,就是来自格律诗对仗的要求。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联的最后一字”寿“为第四声,属于仄声,所以是上联。而下联的”门“为第二声,属于平声,所以是下联。在我们自己...
一般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在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而平声则包括阴平和阳平。因此,在区分上下联时,只需找出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即可。例如,对于“松叶堪托月,梅香可传春”这一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月”,属于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春”,...
下面一一副常见的春联为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区分上下联:上联:春风化雨千山绿 下联:秋月映江万户明 横批:岁岁平安 在这副春联中,“春风化雨”与“秋月映江”相对,“千山绿”与“万户明”相对,上下联的对仗十分工整。根据音韵规律,“绿”字为仄声(三四声),属于上联;“明”字为平声(一二声),属于...
依照这个习惯,春联的横披(门顶上的那个小横幅字样,通常是四字吉语)的书写顺序,也应该是自右向左,如下图的横披”迎春纳福“示例: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快速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答案就是根据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调来确定。绝大多数情况下,春联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必须是平声字。如:向阳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