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团 [ sān qīng tu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ān qīng tuán ] 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简称。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义无反顾 刻舟求剑 同舟共济 和风细雨 川流不息 断章取义 正襟危坐 炙手可热 ...
三青团浙江支团部成立于1943年2月,是三青团在浙江的地方组织,下设总务、组训、宣传等组,主要负责全省团务工作。机构沿革 1943 年2 月在丽水碧湖召开第一届全省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三青团浙江支团部。全省团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下设省支团部干事会和监察会,大会闭幕后,由两会代行一切职权,办理全省团务。
所谓“三青团”,就是三民主义青年团,是以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为基础,以青年为主导力量,目标是推动社...
三青团的三位创始人,全为蒋介石的心腹 三青团,即三民主义青年团,为抗战时期蒋介石倡建,由复兴社与CC系骨干在武汉成立,旨在推广三民主义,其三位创始人皆为蒋介石亲信。康泽,生于1904年,逝于1967年,其人生涯跨越多年。虽简短表述,却准确概括了其生命的时间跨度,保留了核心信息。康泽,字兆民,四川安岳籍,...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国民党直接掌控的青年政治团体。1938年7月,该组织正式成立,至1947年9月,被并入国民党。这一时期,三青团在国民党体系内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思想灌输和青年教育。《红岩》一书中,罗广斌与杨益言描写了一段场景:“一看就明白,三青团...
历史上,"三青团":一个革命力量的象征与挑战 在国民党的历史篇章中,"三青团"——三民主义青年团,如同一支独特的革命力量,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基石,聚焦青年,目标直指社会进步与政治革新。其口号"青年的力量,持久奋斗,中国革命之路",彰显了其在特定时期的影响力。蒋介石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创建了这个...
蒋介石曾经期望,三青团的建立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工作关系,能使所有革命和抗战的真正支持者取消分歧,共同努力,一致工作。因此他设想三青团应该包括国民党内所有的对立派系,就像临全大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命令取消所有的“小组织”,如复兴社(蓝衣社)和青白社(CC系)一样。蒋介石还希望三青团能吸收一些社会名流,如...
国民党党务,长期被cc系掌控和垄断,其他派系很难涉足,若在原国民党组织基础上进行该组,必加重派系间的恶性内耗,蒋另组组三青团,实有抛开此前一切派系格局,以统合国民党内部所有派系之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还曾希望将中共也统合到“三青团”之中 统合内部派系之外,“三青团还负有统合外部党派的重任。1938年...
三青团 基本解释 词条:『三青团』 拼音:sān qīng tuán 注音:ㄙㄢ ㄑ一ㄥ ㄊㄨㄢˊ 解释: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简称。国民党直接控制的青年政治组织。1938年7月成立,1947年9月,并入国民党。 基本字义 三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