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三茅君 拼音sān máo jūn 注音ㄙㄢㄇㄠˊㄐㄨㄣ 基本词义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据传为汉景帝时咸阳人,先后隐句曲山(后名三茅山,简称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民国十三年(1924年)常州清凉寺的加封即属此类,相似者还可见于《神仙传》《墉城集仙录》等;其二,帝王加封,即由帝王亲自下旨册封,从“崇宁加封三茅君诰”“淳佑加封三茅真君诰”和“延祐加号三君立观三峰诰”得知,宋元时期三茅曾三次受帝王加封。
在中国道家传说中,三茅君指的是茅盈和他的两位弟弟茅固、茅衷。他们被传为汉景帝时期咸阳人,后来隐居在句曲山,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句容县,最终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赐予他们司命真君、定箓真君和保命仙君的称号。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三茅君。道教中的清微派将他们尊为教派的创始人。《茅山志》卷五...
“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是在陶弘景仙逝十六年后才出现的。也就是说,陶弘景过世后,他的弟子们又悄悄地将茅盈从“真人”恢复为“真君”了。 由于道官张绎并没有在“九锡真人三茅君碑”中说明“哀帝元寿二年”茅盈究竟受了谁的“九锡”(注:“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大臣的九种器物,这属于一种最高礼遇),于是当代的...
“昔闻三茅君”出自宋代仇远的《畅师同玉上人游茅草》。“昔闻三茅君”全诗《畅师同玉上人游茅草》宋代 仇远上人家海上,喜从名山游。昔闻三茅君,隐在千峰头。霜寒草木瘦,岁晚泉石幽。不见梁丘伯,使我心悠悠。《畅师同玉上人游茅草》仇远 翻译、赏析和诗意《畅师同玉上人游茅草》是宋代...
词语三茅君 拼音sān máo jūn注音ㄙㄢㄇㄠˊㄐㄩㄣ 解释1.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据传为汉景帝时咸阳人,先后隐句曲山(后名三茅山,简称茅山更多:https://www.bmcx.com/,在今江苏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
茅山传奇再续:茅盈的修道之旅 茅山,这座被誉为“句曲山”的圣地,以其幽雅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吸引着无数修行者。这里是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得道成仙的地方,而三茅君祖上的善举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深厚的底蕴。他们的父亲茅祚,一生行善积德,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在他四十多岁时,妻子许氏诞下了长子茅盈,...
三茅真君又称三茅君。即“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茅盈”、“中茅地仙上真定䘵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茅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惠仁佑神应真君茅衷”三兄弟,居华阳洞天,全称为“九天司命三茅应化天尊”。道教茅山派创教祖师。三茅真君以司命、保命、定禄为名,亦以司命、定禄为...
“昔朅三茅君”出自宋代刘宰的《怀茅山寄句容江大夫》。“昔朅三茅君”全诗《怀茅山寄句容江大夫》宋代 刘宰昔朅三茅君,蹇步穷跻攀。是时秋已高,爽气薄千山。三峰敛神秀,突兀超尘寰。世变逮狂秦,风俗如髦蛮。舌在不敢语,冥默疑心讪。咸阳贵公卿,高门拥旗旛。牵犬上蔡门,回首涕空潸。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