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缠三缚都是众生修行路上的障碍,需要依靠佛法的智慧和力量来破除和解脱。通过修行禅定、观慧等法门,可以逐渐断除这些烦恼和束缚,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八缠三缚的含义。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三缚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指三种系缚,缚,烦恼之别名。盖贪嗔痴三不善根,系缚众生,令其不自在,故称为缚。即:(一)贪缚(梵ra^ga -bandhana ),引取之心,称为贪。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着,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二)嗔缚(梵dves!a -bandhana ),...
指三种系缚,缚,烦恼之别名。盖贪瞋痴三不善根,系缚众生,令其不自在,故称为缚。即:(一)贪缚(梵 rāga-bandhana),引取之心,称为贪。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著,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二)瞋缚(梵 dvesa-bandhana),忿怒之心,称为瞋。众生于五尘违意之境,忿怒...
三缚 [出华严孔目] 〔一、贪缚〕,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於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著,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缚〕,忿怒之心,名为□。谓众生於五尘违意之境,忿怒生□,起诸惑业,因被缠缚,不得解脱,故名□缚。
论曰:缚有三种。一、贪缚。谓一切贪。二、瞋缚。谓一切瞋。三、痴缚。谓一切痴。何缘唯说此三为缚?由随三受,说缚有三。谓于乐受,贪缚随增。所缘、相应、俱随增故。于苦受、瞋,于舍受,痴,应知亦尔。虽于舍受,亦有贪瞋;非如痴故。约自相续乐等三受,为缚所缘,作此定说。
三缚一、贪缚。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着,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二、嗔缚。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众生于五尘违意之境,忿怒生嗔,起诸惑业,因被缠缚,不得解脱,故名嗔缚。
1. 注音修正:原文中的“萨缚”应改为“萨婆”,“三缚”应改为“三婆”,“达摩”应改为“怛摩”,“三菩驮”应改为“三婆罗”。修正后的注音为:南(nán)摩(mó)萨(sà)婆(pó)怛(dá)他(tā)蘖(niè)多(duō) 嚩(mó)卢(lú)枳(zhǐ)帝(dì) 唵(ōng) 三(sān)婆(pó)啰...
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心里挂碍着某一件事情而有苦恼,把这样的一个心行当作是烦恼。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烦恼的定义并不是只有这样;凡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都叫作烦恼。即使你对某一件事情的感觉,心里是快乐的;但是只要这样快乐的心行会障碍解脱出离三界生死,那这样快乐...
(名数)贪嗔痴之三者。俱舍论二十一曰:‘缚有三种:一贪缚,谓一切贪。二嗔缚,谓一切嗔。三痴缚,谓一切痴。何缘唯说此三为缚?由随三受说缚有三,谓于乐受贪缚随增,所缘相应俱随增故,于苦受嗔,于舍受痴,应知亦尔。’更多:https://www.bmc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