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即聚集之义。大乘五蕴论以名、句、文为三种身,即:(一)名身,依事立名,名诠自性,是为名身。(二)句身,梵文之文法系由众语和合成句,如菩为一字,提为一字,若二字和合,称为菩提。故句诠差别,是为句身。(三)文身,文即文字,为名、句二法所依。 p653 ...
人有三种身:一曰形身,二曰气身,三曰神身。 形身即肉身,此人所尽知者;气身为能量聚集之身,其形肉眼不可见,故人多不识,红外线独能见之;神身由气所化,无形有象,为纯阳之体,能出入形身,不为阴质所碍,此为仙家境界,天眼方能见。凡人拘于形内,不得其大用,通常所谓第六感者乃其小用也。 形身部分 形...
【三种身】 [出大乘五蕴论] 身即聚集之义。瑜伽师地论云。佛菩是能说者。语是能说相。名名文身。是所说相声。名句文和合。即为此方能诠之教体也。一名身名即名字。楞伽经云。名身者。谓依事立名。盖一名非身。众名连合。方名为身。又唯识论云。名诠自性。是为名身。(名诠自性者。谓诸法自性。由...
佛言:“善男子,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云何为三?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正了知,速出生死。”【略解】我们不仅不知道“腹孕转轮王”,也不知道佛有三身,我们只知道自己有一个色身,不知道依佛性成佛时有三种身:化身、应身、法身。若能理解佛的三身,...
报身是佛的智慧身、光明身,是佛在因地修行,积累的智慧功德,是福德庄严、不可思议的光明大报身。报身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的内证法乐之身;另一种是他受用报身,是佛慈悲,为摄引菩萨向上而显现的光明报身,就象经上所说的佛之丈六金身。菩萨看到佛有这样好的光明报身,发心也...
1、色身。属世间世界,受物理现象控制,了无生趣。医生一宣布癌症末期,心理身先崩溃,要么吓死,要么毒死。我在医院住院不要家人陪,自己先坚强起来,心理建设要健全。不活在色身这边,活在心理身,只要坚强就好了。2、心理身。心理现象的生命,从净土法界到缘起法界要架构。心理身有高低不管,走过去,色身要死,不...
法身佛是毗卢遮那佛,报身佛是卢舍那佛,化身佛即应身佛是释迦牟尼佛。在佛教信仰中,三身佛往往被外在化。他们或者是一个神灵,或者是一个觉悟的人,或者是一个被雕刻的偶像。 但慧能认为,佛经所说的法、报、化三身佛不在人的心灵之外,而就在心灵之中。三身佛就是人的心灵的三种变化形态。他从自性即佛...
佛说:这三种身业,如若利用好,家庭幸福,财源广进 中国传统文化,常在人们口中所言的较多的就是缘分两个字。而缘分和因缘也从没有离开过,说到因缘就离不开佛家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除了因缘和合还有每个人的吉凶祸福,佛教讲人都是有业障的,其中身就有三种身业,如若利用好,就能得到殊胜的...
干部学习会丨转变“三种身份”推动主题教育抓实见效 □李秩宇 今年四月起,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主题教育。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已接近“尾声”,第二批主题即将接棒“登场”,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慎终如始、一以贯之,主动充当主题教育创新理论的“笃行者”、服务群众的“勤务员”、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