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都是随缘化现,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人三昧正受,就是指佛要随顺听法人的不同根机以及所证得的智慧,然后以不同的身份和面貌示现,随机化度。《圆觉经》是正观自心、自性的经典,所以佛陀会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的境界中说法。 此境界人人具足,本来就有。一切世间凡夫只要证了道,就可以进入这...
首先,经文提到“东方入正受,西方三昧起”。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开始进入正受的状态时,西方三昧就会自然升起。这种状态类似于一种冥想或专注的过程,当你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时,就会体验到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接下来,经文通过“于眼根中入正受,于色法中三昧起”等句子,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状态的多样性。无论是在眼...
佛陀告诉他,观音法门是如幻三昧,如幻不思议。阿难不禁好奇,什么是如幻不思议呢?佛陀解释说,观音法门是佛母的真三昧。佛母并不是佛的妈妈,而是成佛的根源。很多法门都称佛母,比如般若也称为佛母,准提法也称为佛母。佛母代表的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不是幻想。观音法门正是通过智慧成就佛道的三昧正受。那么,...
三昧、正受,是定慧等持的身心境界。当一个人遇到一个法义,起心深深思惟参究之后,突然内心与法义相应,深深的明了法义的内涵,证得了法义所指深层之义时,智慧涌发,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无以言表。 之后身心轻安舒适,行住坐卧如处虚空,如入无人之境,内心空旷,广博而宁静,思想深邃,头脑敏捷。气脉涌上胸腔和肩膀...
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 zhūchénrùzhèngshòu,yīchénsānmèiqǐ。 诸尘入正受,一尘三昧起。 sānmèiyǔzhèngshòu,ménxuánzuòduìzī。 三昧与正受,门檈作碓觜。 qǐmièwúdìngshí,qiàrúyǎnjiànguǐ。 起灭无定时,恰如眼见鬼。 zhèngshòufēizhèngshòu,yúnhézuòdàolǐ。 正受非正受,云何...
“三昧与正受”出自宋代释慧远的《偈颂一百零二首》。“三昧与正受”全诗《偈颂一百零二首》宋代 释慧远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诸尘入正受,一尘三昧起。三昧与正受,门{左木右户下加上四下衣}作碓觜。起灭无定时,恰如眼见鬼。正受非正受,云何作道理。一去寥寥七百年,下载清风今未已...
这里的“三”并非数字之义,而是正的意思,与三藐三菩提相呼应。昧(摩地)则代表受。正受者,谓一切受不受。一切受皆依于意识取著分别六尘而有。修定者必须离于六尘之妄想分别取舍,故无所受,其心得于正定,名为三昧正受。简单来说,三昧正受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烦恼,心灵得到净化的境界。
禅定、三昧,“三昧是梵语,称作为正受”,三昧是一种智慧,禅定也要有智慧。三昧就是进入一个另外一个境界了,已经修成另外一个境界了,正受就是说你不管在人间接受什么东西,你也要用正信正念。什么东西你能够接受下来的,必须要正的,邪的东西不要去接受它。比方说我请你吃顿饭,然后你帮我做件事情,你帮我去偷...
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深得其中~。[梵samādhi] 土块:成疙瘩或成团块的泥土。 小提示:"三昧与正受,土块泥里洗。"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三昧土块 全诗 原文拼音版 ...
三昧,华言正定,正受。正受者,不受也,言不受一切受,名为正受,如见境而惑,随缘而移,受所缘境,入于颠倒,非正受也,此因不定故。若得三昧正定,自不摇惑,不受一切,并不受亦不受,名三昧正受,此即尘沙德用,发于神通大光明藏,根本不失不坏,永远住持,故曰光严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