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书又称铰子书、腿板书,是形成于河南南阳的一种较为古老的传统说唱艺术,已有250多年历史,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钹)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为本地四大曲种之一。初为一人一台戏,怀抱三弦,腿束节子(脚板)自弹自唱。其后,随着观众审美要求的提高和自然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演唱者手击铰子或八角鼓既唱又表,另有...
三弦书又称铰子书、腿板书,是形成于南阳的一种较为古老的说唱艺术,已有250多年历史,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钹)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为本地四大曲种之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源流 初为一人一台戏,怀抱三弦,腿束节子(脚板)自弹自唱。其后,随着观众审美要求的提高和自然的发展...
三弦书(沁州三弦书)三弦书(沁州三弦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三弦书(沁州三弦书)”项目保护单位沁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三弦书早期演出时由一人说唱,同时自行以三弦、摔板和小铙伴奏,后来发展出一人为主、多人分行当辅助说唱的群口演出形式。代表曲目有长篇《清烈传》《金镯记》《仙宝传》,中篇《高文举夜宿花亭》《武大郎卖烧饼》《单刀赴会》等。2008年山西省申报的三弦书(沁州三弦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弦书又称“三弦铰子书”,流传于晋东南的沁县、武乡、沁源、襄垣,晋中的左权、榆社,晋南的安泽、浮山等地和河南南阳及其周边地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三弦书最初由演员腿缚节子、怀抱三弦弹唱,称为“腿板书”。后发展为一人手执铰子、八角鼓打拍演唱,另一人脚蹬梆子,手拨三弦...
临县三弦书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说唱艺术。相传在清代咸丰年间由柳林传入临县,所以也称柳林调。临县三弦书,流行于吕梁山区诸县。后来,当地艺人吸收了一些民间小调,经过长期的说唱实践,创造了平调、四平调、上川调。临县三弦书的唱腔属于板腔结构。演唱时,艺人怀抱大三弦,左腿绑楷子响板,自弹自唱。历史发展 临县...
霍州三弦书是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进第一批名录项目),申报单位是霍州市群艺馆。基本情况 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属于曲艺,级别是省级。传承保护 2009年4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晋政发[2009]12号)》,霍州三弦书被列入山西省...
仪封三弦书分大鼓三弦、小鼓三弦,在开封市属五县、商丘地区民权县、山东省东明县、郑州市荥阳县及陕西、山西部分山区均有流传。艺术简介 据有关文献记载,仪封三弦书是发源于兰考县境内最早的民间说唱艺术,可上溯到宋朝,有80多年的历史。据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阳武县仪邑(今兰考县仪封乡)的几个艺人被征为...
中国网财经8月15日讯(记者 李婷)晚上9点,薛卫滨身穿湖蓝色长袍,怀抱大三弦,左腿绑楷子响板,带着山西腔调自弹自唱《珍珠汗衫记》,在直播间评论区有人留言“梦回小时候”。直播表演的是说唱艺术——临县三弦书,流行于黄河中游地区、陕北、晋西等地区。该项民间技艺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咸丰年间,迄今已发展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