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三家分晋指的是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控制了晋国的政权,并且在各自占领的地盘上建立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是以新旧势力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晋国社会变革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战国七雄的纷争时代由此开启。 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足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历史上韩、赵、魏三家被分别灭掉的事件。 【三家分晋】战国时,晋献公重用狐偃、赵盾等人实行改革,国势逐渐强盛起来。晋文公即位后,在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6年),他先后收复了晋国被楚国占领的土地。公元前632年,晋军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军,一举成为中原霸主。这时,以韩、赵、魏三家为代表...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考研 三家分晋,这在考研的历史知识里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考点呢。 咱们得先明白,这就好比是一个大蛋糕,原本是一个人拥有的,突然被三个人给瓜分了。晋国在春秋时期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大国,势力雄厚得很。可是到了后来呀,晋国的内部权力结构就像一座快要倒塌的房子,开始摇摇欲坠。 晋国当时有好多大...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春秋初期开始,政权逐渐被旁支和异姓卿大夫操纵。春秋中期以后,十余个卿大夫家族控制了晋国的政局。经过互相吞并,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韩、魏、赵、范、知、中行六家最大的宗族,称为“六卿”。代表新兴势力的六卿同晋国旧贵族曾进行激烈斗争。公元前550年以...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春秋晚期,赵、韩、魏三家分晋事件。春秋晚期晋国由赵、韩、魏、知、范、中行六卿。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由赵、韩、魏、知四分其地。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又灭掉知氏,三分其地。过了几年,三家又把晋君所剩不多土地分去大半,晋君反而要去朝见三家...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三家分晋 【题解】晋、魏、韩三家灭掉智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原文】 晋国有个大夫叫赵襄子,他有一个弟弟名叫无恤,也很贤明。有一次,赵襄子跟智伯谈判,商量如何攻打韩、魏两家。智伯说:“你去吧!”襄子听了,愤怒地骂道:“我对你这么好,你却要攻打我们,我...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主要是讲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国在春秋时期维持比较长时间的霸业,其国内的军功工贵族势力也逐步上升,春秋末期,晋国的国家大权逐渐被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式、中行氏六家卿大夫所控制。同时六家卿大夫进行兼并,范式、中行氏在族争中败落,剩下智氏、赵氏、...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公元前481年...